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推动产业工人“提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产业工人培育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3-06-05 来源: 宁夏政协网 作者:佚名

  

  

  经济产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加速升级,对产业工人技能素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超、陈克安、曹圣平等提交《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培育,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关于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提高全区产业工人技能素养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提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加强产业工人培育积极建言献策。

  拓宽培育渠道来源 解决“用工荒”难题

  近年来我区工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今年我区将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广大产业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奋斗,但是当前产业工人缺口大,以宁东基地为例,当前宁东基地产业工人达10万人,未来3年的产业工人面临将近3万人的短缺。

  王超认为,应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开展精准对接服务,加强院校合作等方式来保证未来有足够的产业工人供给,解决产业工人数量不足的问题。

  “自治区内综合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应与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特点相匹配,为相关产业提供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及产业人才。参照中央《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鼓励‘省级政府以产业园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内容,可以考虑在产业工人亟缺的产业基地开设职业技术学院。”王超补充说,相关部门可以做好全面统筹,对内加强各市与各大产业基地的产业工人输入协调,对外与其他省份建立合作,组织开展精准对接服务。还可以加强与邻近省、自治区等高校院校(职业院校)的对接,建立“订单式”合作关系,解决“用工荒”难题。

  完善培养机制 全面提升技能素养

  “纵观全区产业工人现状,初级工占技能劳动者84.21%,高技能人才仅占13.9%,产业工人技能素养偏低、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宁夏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陈克安说,产业工人招进来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技能培训,素养提升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陈克安作为吴忠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经常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如何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养?他认为,要健全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体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培养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体系,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全面实施“技能宁夏”提升行动,制定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建立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制度,完善项目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建立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机制。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职业等级制度,形成“八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健全产业工人技能待遇机制。完善获奖职工表彰奖励、职业技能等级晋升、职业资格等级认定等相挂钩的配套政策。鼓励高技能人才发挥技能培训、班组管理、带徒传艺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竞赛与岗位聘用和薪酬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以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政府奖励为导向的表彰奖励体系,提高职工参与劳动和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优惠政策倾斜支持 形成安居乐业格局

  让产业工人“留下来”是保持企业长久运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留住人才靠的是软环境,如何让产业工人自发留下来,长久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曹圣平建议,要完善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的地位。加大劳动模范、工匠人才、首席技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荣誉向高技能产业工人的倾斜力度,不断提高高技能产业工人担任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积极推荐高技能产业工人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挂职或兼职。建立产业技术工人疗休养制度,定期组织产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参加区内外疗休养活动,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提高产业工人社会地位。

  “应该加强优惠政策的倾斜支持。”曹圣平补充说,目前自治区人才优惠政策基本倾向于“高精尖”领域,缺乏对产业工人的政策配套,为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议在政策制定上,从“住房、工作、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配套,有针对性地向产业工人倾斜,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年轻人到宁夏务工的吸引力,最终形成产业工人在宁夏安居乐业的格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马 敏 实习生 陈嘉琳)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tagz/202305/t20230526_7302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