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牵住智能农机装备“牛鼻子”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河南政协 作者:佚名

  眼下,火热的春耕生产从南向北稳步推进,拖拉机、微耕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大显身手。预计今春全国将有2300多万台(套)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作业,春耕生产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轻松……让传统的“镐锄镰犁”“人畜劳作”变成如今的“金戈铁马”“机器换人”,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鲜明注脚。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农业机械中,农业新质生产力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点亮了农民的希望之光。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该词便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高频词。对农业而言,如何牵住智能农机装备“牛鼻子”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热门话题持续发酵……

  ▶▶▶架好农业科技翅膀的“骨架”和“神经”

  5月正是春耕、春播、春管的大好时节。

  在今年春耕生产中,高性能播种机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了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效率。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性能播种机推广应用,可以增加种植密度、确保机播质量,为粮食丰产丰收搭好架子、夯实基础。田间对比试验显示,在同等作业条件和农艺要求下,高性能播种机能够满足密植株数要求,确保出苗质量,平均出苗率达90%至95%,比传统播种机高5个百分点以上。

  特别是,北斗智能农机应用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有力保障。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给出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200多万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超15万台。水稻移栽用上自动驾驶插秧机,能够提升机插作业质量、节省人工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按每台自动驾驶插秧机减少用工1人计算,每天就能节约用工成本200元至500元。

  在农田中遍设传感器,每一株作物都在全天候的监控之下,水、肥、温度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反映到后台,根据设置好的程序,自动补充水肥,调控温度,无人机自动飞出,喷药防治……“在整个农业生产中,从育秧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有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实现完全无人化管理。在新的科技革命中,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改变农业的产业模式,但农业的未来远不止于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表示,只有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才能更快实现农业强国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智能农机装备就相当于农业科技翅膀的‘骨架’和‘神经’。”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看来,骨架和神经系统做好了,翅膀就会非常有力,农业就会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为此,国机集团在农机板块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仑介绍,2019年,我们启动农机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就是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三年中,我们农业装备研发投入稳步增长,累计研发投入24.7亿元。同时,我们围绕农机装备智能、高效、节能、环保等需求,努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拖拉机等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研发了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多功能谷物联合收获机、非道路柴油机等高端农机和零部件,保持了高端农业装备的技术前沿性。此外,针对我国农机装备薄弱环节,开展了丘陵山地专用拖拉机等补短板产品研发,研制高速插秧机、采棉机、青饲机等一批经济作业紧缺设备和复杂地形适用装备,提升了我国农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研制国内首台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实现了一批智能化引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形成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领先优势。”张晓仑强调。

  ▶▶▶农机装备不只在田野,也在温室

  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广营乡朝来农艺园智能连栋温室,不见土壤,只见一排排钢架。钢架内椰糠中长出的樱桃番茄、草莓秧苗整整齐齐,结出的樱桃番茄红如玛瑙、草莓娇羞粉嫩。钢架内水培的油菜、生菜、叶甜菜等叶菜,叶片光亮、植株挺拔、触感厚实。

  温室内,机器人正对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巡检,技术员毛盼龙坐在园区控制大厅里看着数字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根据机器人传来的数据,精准计算着各种蔬菜、水果下一步的“营养套餐”,之后通过营养液自动供给系统、人工模拟节能光源以及基于AI的智慧管控系统实现一键供给。

  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看来,智能农机装备以其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特点,引领着农业向着更加可持续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将传感器、监测设备、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组网实现农田、农作物和养殖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不仅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农田的环境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助力农民作出科学决策,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不断推进智能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优质和可追溯。

  据悉,朝来农艺园是朝阳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两个试点园区之一,有智能连栋温室26.6亩,全部采用数控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下的蔬菜、水果集约性强,同一品种、批次,可以一键管理,而且蔬果的生产周期长、产量高。”朝来农艺园负责人周京东介绍,以樱桃番茄为例,智能温室里的年产量是户外种植的4到5倍。蔬菜在智能温室里一年可以种多茬,相比户外产量最高可提升数十倍。

  “未来,可推广‘宜机作业’耕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魏明德表示,需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智能化农场建设,促进智能农机技术成熟稳定。可在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筛选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区县,开展智能化作业试点。通过田间智能物联网技术建设、农机智能化改造,围绕农业种植全流程,实现农情、农事、农艺及农机的紧密结合。

  ▶▶▶牵住农机装备这个“牛鼻子”

  智能农机装备是当今世界农业高科技战略必争和产业化重点领域。

  在魏明德看来,农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需要国家充分运用制度优势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化路径。要整合国家有关部委和机构、农业重点院校的农业科技研发资源,发挥制度优势,在主要粮食作物的种业研发、种子库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项目上立项攻关,给予政策和资源倾斜,以国家技术力量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附加值。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进一步在农机装备应用上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张晓仑表示,粮食安全关键装备必须自主可控。农机装备产业中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要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力争牵住“牛鼻子”、解决“掉链子”、突破“卡脖子”,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强化和支持农机装备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与运行发展,支持发展新型创新主体;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作用,打造农机装备“中国品牌”,支持链长企业和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解决发展难题,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世界一流企业、一流品牌。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05-14/43386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