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科学构建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格局——全国政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 北京市政协 作者:佚名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等提出了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制定颁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2.3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61万公里,分别是“九五”末的10倍和5倍,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但由于管网底数不清、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和欠账问题还十分突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制定标准以及科技支撑等方面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9月10日,全国政协召开“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双周协商座谈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委负责人齐聚一堂,为进一步补齐我国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短板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在此之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已组织调研组赴河南、四川,实地深入考察城镇污水管网排查改造、污水收集处理、污水再生利用等工作情况,还委托北京、江苏两地政协进行了协同调研,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做好了充分准备。

  与会人员表示,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污水收集处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及时总结评估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成绩和不足,促进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好“十四五”规划有关任务。

  知“家底”才能识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治水上有一个问题非常迫切,“就是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这项工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来不得半点含糊,要明确目标、远近结合、全力攻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宝顺如是说。

  从何做起?张宝顺认为首要任务便是摸清底数,尤其是要集中力量摸清城镇污水管网等设施底数,掌握管网总数、空白区分布,以及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亟待更新修复数量,“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知道短板和弱项在哪里,才有可能尽快补齐各类短板。”

  “老旧城区地下管道的铺设和养护就是其中一个重点。”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力高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若虹在调研中发现,老旧城区过去忽略地下管道的铺设,很多排水管与市政管道尚未连接,甚至没有排水设计,雨污分流也不足,污水收集率普遍不高。

  “建议加大对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针对社区管网建设质量和后续养护不到位的问题,可以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物业管理区域相关管线和设施的维修养护。”黄若虹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也对地下管道的建设运维问题十分重视。他介绍说,我国城市地下管道规模巨大,仅排水管道总长度超过70万公里,年久失修普遍存在,管道渗漏、腐蚀、开裂、沉降等病害得不到及时处治,致使漏失大量水资源、降低污水处理效率、黑臭水体不能根治、影响城市排涝防洪、引发城市道路坍塌等。长期以来,地下管道运维人力财力投入不足,检测修复技术发展缓慢,满负荷管道检测、小口径管道快速清淤、管道外土体松散及脱空隐蔽病害诊治等技术难题亟待破解。

  “目前,住建部部署的摸清地下管网‘家底’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海量的管道检测数据分析和病害诊断任务十分艰巨。建议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和技术团队,对排水管网检测结果进行集中会诊,分类诊治,对症施治,全面提升排水管网病害诊治水平。”王复明说。

  干到什么样才算干好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鄂竟平认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应紧紧盯住污水收集、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良性运行这三大要点,抓住要害,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但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良性运行这三方面干到什么样才算干好了?鄂竟平说,这些应该尽快说清楚,越明确越好。

  “当前各地各城镇地下管网建设与管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均有标准不科学、规范不明确、运行不合理的问题,各城镇污水处理的具体目标、任务,干多干少没有标准,污水处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五花八门,没有说清楚责任。强烈建议尽早完善污水处理的规范、标准、制度,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准确目标、工作任务,全面理清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制。”鄂竟平表示。

  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提出了工业废水并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标准支撑问题。

  “不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成分相差很大、浓度较高,当它们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时间不确定时,很容易引起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中碳、氮、磷等物质失衡,导致排放不达标。而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的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在现行纳管标准中也未受限制,很可能会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进入地表水。”

  在石碧看来,工业、工业园区废水通过必要预处理后,纳入城镇管网统一处理,从经济、实用、效率的角度看,是目前较优的方案,这种模式没有必要完全改变,但在管理及科技和标准支撑上急需加强。“应由地方环保部门牵头,做好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污水排查工作,细化明确鼓励和禁止接入的工业行业名录,确定评估程序和接入标准。采用COD和综合生态毒性双指标评价纳网条件,对多次综合生态毒性检测合格的工业废水,可以放宽检测次数。”

  张宝顺也提出科学制定标准,创新管理机制。“应差异化制定污水处理标准,使其与水功能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污水再生利用去向相匹配。科学制定雨季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指引,调整工业园区及工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深入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试点‘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实现项目投建管运一体化和设施运维集约化、规模化。”张宝顺说。

  补好科技创新这一“课”

  污水处理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次会上,多位委员和专家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关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王凯军介绍,我国污水处理厂目前大多采用耗电的方式,同时处理污水和稳定污泥,造成污水处理厂能耗居高不下,污水中含有的具有能源潜力的大量有机质,也因剩余污泥不能合理处理而白白浪费。

  “在国际上,应用厌氧消化技术,将污泥有机质转化为沼气进行发电是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污泥沼气发电可解决污水处理本身能耗的50%以上,污水处理厂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和节能等措施可达到能源自给。目前,我国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不足5%。‘十四五’时期,应以污泥处理处置为突破口,尽快补齐技术短板。”王凯军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副主委、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认为,应加大污泥中能量及物质的高效资源化利用研究和经费投入,尽快制定污泥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标准和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完善工业污水处理及达标排放标准,增加有害物质检测和监测,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管。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引发了委员和专家们对污水处理科技支撑的思考。大家普遍认为,在去除污染物方面,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稳居全球领先水平,并不存在“卡脖子”问题。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仍需强化科技支撑,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加快构建水与人类清净自然的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提出,强化技术支撑是推进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应实施水务系统数据智能联动和动态更新,加强排水设施流量等关键监测设备研发与应用研究,推进商业化排水模型软件开发与应用。同时,完善水务信息数据防护技术,加强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副主委、北京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静认为,应加强源头专利技术和颠覆技术研发,尤其要加强医药、电子、疫苗用水等新兴工业领域污水处理技术和监测水质专用芯片等技术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创新,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生命科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学科协同创新,提升污水处理智慧化、智能化。

  她还建议以开放制度的新格局,构建标准化的绿色通道,吸纳优质技术进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加快污水处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丰富的创新手段。

  不能缺少企业市场这一环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此后,沿江省市与国有大企业积极探索,在构建长江生态治理新体系上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三峡集团与湖南省一起创新提出“企业运营,政府监管”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三峡集团作为第三方,对城市供水、排水、管网、防洪排涝、河湖等涉水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调度;实行公司“市场化”运作,引入行业顶尖力量和院士专家团队,共同参与“水管家”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新管网价格机制,以存量盘活带动增量建设,形成管网投资良性循环,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充实地方治水“钱袋子”,建立管网长效发展机制。

  “水管家”的成功探索,给了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很大的启示——在加快城镇污水治理方式改革方面,同样可以充分发挥国企骨干的资源和资金优势。

  “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网分离、多头建管和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可以鼓励各地以国有骨干企业为主体,牵头整合城市水系统的相关运营主体和资产,实现供水、排水、中水、河湖等涉水事务整合至同一主体集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实现厂网河(湖)一体化建设、系统化治理。聚焦长效投入,可以加快推进污水管网价格机制改革,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稳步推进污水处理费征收,合理建立差别化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管网投资,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何报翔表示。

  “成都市将城市水源工程、供水厂网、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等各水务全产业链存量以TOT模式划转国企经营,新建项目由企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政府要求自筹资金以BOT模式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实现存量资源资产盘活、增量项目投入来源稳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冯远带来了水务管理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的成都经验。

  聚焦智慧水务,王美华也有感而发:“智慧水务前期资金投入大,短期效益不易显现,目前大部分靠政府资金兜底,其发展存在不可持续性。各级政府要在继续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项目直接投资,或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贴息贷款等,积极拓宽智慧水务建设资金渠道。”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实现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引导调整部分竞争性行业央企、国企的经营方向,转向城镇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行业。创新经营模式,通过资产的资本化,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张宝顺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bjzx.gov.cn/zxgz/qgzx/202109/t20210913_3652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