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杭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20-04-29 来源: 作者:

人民政协网杭州4月25日电(记者 李宏 鲍蔓华)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筷子在我国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设立全民公筷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公筷身上面植入一些传统文化,印上《菜根谭》《孔子》《老子》等经典著作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可以制作成一套筷子,作为家庭成员各自的专用筷,既方便区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让国学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创作、发挥的空间非常大。通过‘文创+公筷’模式,可推动实现筷子从纯粹‘功能性’向蕴含‘文化性’的升级转变。”葛继宏委员建议。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与人之间保持了适度的距离,也让使用公筷的话题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全国多地在积极宣传推广“公筷行动”,但多数雷声大雨点小,落地反响有限,实质推动困难重重。

1

2

在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提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

中国人用筷子用餐并且还给客人夹菜,已是中国餐桌文化的一部分,但客观上,也滋生了病毒传染的风险。中国人喜欢围桌而食,老人家觉得使用公筷影响用餐气氛、显得疏远,也有人觉得使用公筷是小题大做了,很麻烦,没必要。传统的观念,让使用公筷在实际推广中收效甚微。

葛继宏委员杭州市“两会”召开前走访了杭州天竺筷厂,一家由天竺筷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创办的筷子企业,它所生产的筷子依旧还保留着天竺筷不刷油漆、天然环保及烫画工艺装饰等基本元素,算得上是杭州的一块金名片。据杭州天竺筷厂客户经理介绍,本以为餐饮店还未完全复工,生意可能有些冷淡,没想到老客户没丢,还迎来了新客户。以往来买公筷的主要是星级饭店和老字号饭店。自疫情后,一些连锁餐饮店也成为店里的常客,仅以公筷这一项涨幅就达到20%以上,等后续餐饮行业全面恢复时,公筷的订单还将有进一步的增长。

“调研中发现,一般餐厅提供的公筷和普通筷子没有太大差异,以至于很多人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公筷行动造成了障碍。”葛继宏说,公筷推广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意,难以形成共鸣,“目前杭州余杭临平街道、建德等地纷纷推出推广‘公筷’举措,但各地市‘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握指成拳的效果。”

“要采取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公筷、公勺,文明就餐理念。”因此,葛继宏委员提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中国“全民公筷行动日”。“‘双11’代表两双筷子,非常形象,也容易记忆。”葛继宏委员认为,这一天浙江省多部门可以联动,号召全省家庭、单位食堂自觉履行公筷行动公约,统一制作文明提示牌,向全省餐馆、酒店普及推广,并将其纳入日常餐饮管理。

让公筷行动快速落地见效,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他还建议启动“5.11,我筷乐”行动,以校园为主要课堂内容为源动力,让孩子们“小手拉大手”推动公筷在家庭中的使用;同时,发挥杭州“动漫之都”优势,打造“筷筷”和“乐乐”的拟人卡通形象,作为“公筷推广大使”,助力“公筷”落地。葛继宏委员表示。

随着目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改进就餐习惯,推行“全民公筷”迫在眉睫。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说,建设公筷制度而且恒久推广,是很是有必要的,也是推动餐饮文化的进步的大好契机。从中,更能展现出浙江这个历史文化名省的活力、动力、魅力与执行力。

公筷使用需要时间和毅力去推进,未必能够一步到位。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要靠餐饮从业人员、食客、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配合、自觉践行,从而让“公筷”从被抗拒到尝试,再到习惯,成为每个餐桌上的固定角色,也让“筷子”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焕发生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