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的旧行当
旧时重庆城里的老行当不少,各行各业的工匠们在为市民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平凡的市井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和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很多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曾经熟悉的老行当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消失了,那些儿时耳熟能详的老玩意再也见不到踪影了。
锔碗
锔碗(补碗)系精细活儿,弄不好破碗就成碎碗了。锔碗师傅精巧的钻功那是一流的,他首先在裂缝的碗上沿着裂缝钻成几组相对的半眼,然后用锔钉将其牢固,再在缝隙间抹上盐酸调制的腻子,锔好的碗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
补锅
“补锅噢,补锅……”听到这样的吆喝,旧时重庆人就赶快取出家里坏了的铁锅,跑到巷子口,交给补锅匠。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上的小洞清理干净,在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一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熔化了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铁锅就又能炒菜了!
篾匠
旧时重庆人生活中可离不开竹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竹子用具:筲箕、撮箕、凉席、凉椅、凉板、背篼……这些用具全都出自篾匠之手。
这篾匠的功夫可了得!一把简单不过的篾刀,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每一种都是技术活。编个筛子,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个凉席,光环细腻、凉爽舒坦。篾匠们用一双双巧手做成了人们的日常用具,装扮了我们绿色的生活。
箍桶匠
粪桶、水桶、洗澡桶、洗脚桶……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必须的工具、用具都是箍桶匠的绝活。
一张刨凳、一柄斧子、一个扒箍、一把锤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着。弯上铜箍(铁丝),箍在桶上,用扒箍上紧,又用统箍收紧,敲打使其牢固,再抹上桐油防腐,箍桶匠的件件杰作,就能经久耐用!
铜匠
从水上的铜匠船,到走街串巷的铜匠担,修铜锁、配铜把手、制铜酒壶等,这些业务始终不变,而改变的只是不断精湛的技术。锤敲、炉熔、锉平、雕刻、下钻,人们见到了铜香炉上和铜酒壶上的龙、凤、寿星和神仙就这样来到人间。
锡匠
“叮叮咚咚,叮叮咚咚……”悠长的节奏传进大街小巷,人们纷纷拿着香炉、烛台、“烫婆子”、温酒壶……循声而去;匠人放下担子,升起炉火,拉起风箱,熔着锡水,立好模具,不一会儿,一个个雏形展现出来;烙铁点着松香和锡块,焊接着;剪子、锤子、钻子、锉子来回穿行,少顷,龙虎神仙活灵活现地雕刻在锡器上,旧的重返原貌,新的亮丽而生,笑的是锡器的主人。
钉秤
做秤是个精细活路。在这“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老艺人的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上,也在人的心上……
印黄元
经过千雕万刻,财神菩萨和招财进宝出现在木模上,尽管达不到美术家所作之画那样栩栩如生,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一种信仰和企盼。手抓印模,一页一页地印刷。虽说是最原始的操作,却凝聚着对神灵的崇拜、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故人的冥祝。
爆米花
朋友,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爆米花吗?
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放着火炉和风箱,穿行在人口稠密的小街小巷里。在小伙伴们的期待中,将米粒或玉米粒倒进黑色的“炮弹”里,不停地翻动“炮弹”。随着“砰”地一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竟然是白花花、金灿灿的爆米花。那时,挑担老头可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魔术师”!
近年来,在一些旅游景点已经恢复了爆米花行当,但其工具和工艺都有了较大改进,更加环保卫生了。
修钢笔
曾经何时,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知识的代表,使用和修理钢笔往往相伴而生。在商品尚不能达到如今的丰富之时,修钢笔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
其价值就体现在:换上简单的配件,只有修理师才能使“整”好的钢笔能像原先一般地流下墨水来。
修钟表
修钟表的人大都心细如发、心静如水。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加上灵巧的手,是师傅们的兵器。他们让凝固的时间重新行走,而他们自己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剃头匠
在老重庆,剃头匠是挑着担子穿街走巷的。那时候不叫理发而叫剃头。
一个高明的剃头匠要掌握多种技能。即剃、刮、梳、编、掏、剪、剔、染、捏、拿、捶、按、接、活、舒、补。前八种是做头上的活,后八种是做身上的活,总共十六种。有的剃头匠还会推拿按摩,但凡碰到头痛脑热或颈部扭伤者,手到病除,这也是剃头匠的一手绝活。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
石匠
过去有句老话:“养儿莫叫学石匠,天晴落雨在坡上。”尽管如此,学石匠的人还是不少,当石匠实属找个饭碗,养家糊口而已。
老重庆的石匠,主要工作是:开山采石、修房造屋。先说开山采石,采石地点由掌门石匠事先选好,然后择吉日开工。开始前举行祭山拜祖仪式,由掌门念祝词:“神威浩浩,圣德昭昭。先师弟子,洒酒禀告。山神土地,勿违勿拗。弟子开山,先把香烧。钱财奉请,由你开销。提起大锤,打破石包,块块成料,安全顺畅。”念完祝词,才挥锤采石。
开山取出的条石称为“毛坯子”。毛坯子要经过石匠修正,打磨成“连二石”后,才能做房屋的基脚石用。
现在仍然有石匠,但都是用机器开采、打磨,与过去的石匠不可同日而语了!(何 莉)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11/11/content_102614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有事来协商”成为泸州市政协系统为民履职新平台——家门口为群众排忧解难
>>下一篇:一炉窑火映千秋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