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两省市政协委员远程联合协商建言——如何推进川渝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近日,重庆市政协一楼会议室,川渝两省市政协远程联合协商会举行。会议主题是“助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以下简称“协同开放示范区”),是中央直接部署的首个跨省域自贸共建平台。高质量建设协同开放示范区,既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需要四川、重庆自身的勇气和实践,也需要各方智慧助力。
作为川渝政协联合履职的重点内容,此次协商前,两省市政协采取联合组队、自行调研等方式,赴两地自贸试验区开展调研,并赴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开展学习考察。同时,利用网络议政平台收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
两个多小时视频连线中,川渝两地政协委员,汇集前期调研成果,聚焦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阻点、难点和痛点,建真言、献良策。
进展
重点领域合作全面铺开
建设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进的重大项目。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支持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金融、科技等领域开放力度,扩大港口、机场口岸开放”,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路径指引。
在重庆市政协委员皮涛看来,建设协同开放示范区,通过统筹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可形成川渝协同对外开放发展新引擎,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川渝政协在联合调研中了解到,近两年来,川渝两地狠抓目标、领域、产业、政策、机制、时序等“六个协同”,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协同开放示范区在六大重点领域的合作,已全面铺开。”远程协商中,联合调研组负责人说。
六大重点领域,主要包括:
金融领域,两地联合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外汇监管互认,联合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
科技领域,签订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1+3”协议和2个清单,成立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联盟,开通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
医疗领域,共建川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医疗保障等10个方面合作。
贸易领域,整合川渝优势出口资源,加强外贸平台协同、政策联动,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探索贸易促进合作新途径。
数字经济领域,签署了“1+9”项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数字基建、共建共享共用中新数据通道等九方面重点工作,合力打造数字产业高地。
司法领域,两地自贸区法院、检察院开启司法合作共建,联合发布了《诉讼指引》和《典型案例》,促进裁判尺度统一。
难点
协同协作探索仍面临一些困难
尽管川渝两地加强多领域、多层级、多部门联动,协同开放示范区探索取得多方面进展,初步形成共推“一体化”、共下“一盘棋”的协同开放局面,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两地合作涉及诸多行政单元,空间有隔、市场分割,协同协作探索仍面临一些困难。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认为,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开放基础条件存在短板、资本要素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国际化营商环境还有差距、高水平创新主体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较少等。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李雨桐看来,川渝自贸试验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大致相当,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区域产业联动发展不足、产业政策协调机制不畅、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相比,开放基础偏弱、开放领域不宽、开放层次不深、区域开放合作不足。
联合调研组同时认为,两地产业开放基础条件还比较弱。主要体现在两地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质量有待提升,交通基础偏弱、对外联系的密度强度和均衡度不够,金融资源配置、资本要素市场发展、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不充分,开放型经济发展、国际化服务水平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还有差距,高水平创新主体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较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供给不足,除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外,其余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对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不足。
建言
科学谋划打好开放“组合拳”
独行快,众行远。远程协商中,川渝政协委员认为,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背景下,推动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大的政治胆识和智慧推进改革,科学谋划首创性、差异性改革,打好开放“组合拳”,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上动真格、出实招。
针对协同开放示范区区域布局,四川省政协常委王元勇认为,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联结点,四川与重庆自贸区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加快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他呼吁在连接成渝的中部城市中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片区,结构上从“哑铃式”向“橄榄形”转变,加强跨区域流动;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持建设国际多式联运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交通运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重庆市政协委员黄伟围绕共建国际航空枢纽,建议推动川渝两地政府和民航局编制出台《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规划》,共同争取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支撑,推动航空市场主体合作发展,发起成立民航产业基金,打造产业生态圈。
四川省政协委员杨庆龙也从两地陆水空港深化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用好中欧班列资源,推动两地陆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共建共享海外仓、海外港口、场站设施等资源;携手泸州、宜宾等长江上游城市,建成长江水运物流体系,设立无水港,享受“启运港退税”同等政策,扩展港口腹地。同时,用好会展资源平台,共同培育成渝会展品牌集群,组建会展联盟等。
提升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共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四川省政协常委胡景寿和重庆市政协委员李斌共同的心声。胡景寿呼吁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民营企业助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积极作用。李斌则建言大力开发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应用场景,以产业协作为关键,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在更大范围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携手共建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重要支撑的迫切需要。”重庆市政协委员易小光建议深化自贸区协同改革,对接CPTPP、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机制等创新;提升国际消费平台能级,构建国际化消费场景,重点打造解放碑、春熙路等国际性商圈,布局国际消费新业态和品牌;推进扩大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强化品牌引进,丰富消费品供给,建立国际化服务标准。
“以产业分工为基础,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的新平台”“推进跨境服务贸易清单的协同编制工作”……协商会上,来自川渝政协的10位政协委员相继发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回应。
虽隔着屏幕,但大家目标一致,直抒己见。两地政协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助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记者 戴娟)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11/12/content_1026189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家事”变“国事” 齐心促家教委员支招家庭教育促进法如何落地
>>下一篇: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