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匿名”现象发人深思
● 董艳敏
近年来,基层干部“匿名”现象依然存在,比如面对上级调研,反映的都是无关痛痒的小事,本质的核心问题却只字不提;面对问卷调查,电子版还能多写几句,手写的怕笔迹暴露身份的就“意思意思”;面对记者采访,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在后续的新闻报道中隐去自己的名字,等等。这种基层“匿名”现象的背后,是少数党员干部担当意识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究其原因有很多,从基层干部自身来讲,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发现问题,也选择沉默,这样就可以免去如实反映问题从而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负担;从基层治理方面来讲,问责泛化影响了一些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为了保护自己,宁可选择不说真话;从评价机制来讲,基层中实际操作干活的往往没有发言权,而“抛头露面”的则是一些固定的主管接待的领导。
“匿名”看似小问题,却有可能成为干部作风建设以及政治生态建设的阻碍,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低下,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无形中养成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工作中失去创新与进取的主动意识,凡事不求做到最好,只求“明哲保身”不被问责就好,久而久之就成了基层工作发展进步中的“肠梗阻”。
揆诸当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容错机制,让广大的基层干部不光会干事,还要敢干事,积极树立“反映问题的落脚点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干事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善于指出周围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发表建议,共同探讨,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敢于反映问题,说真话。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评价管理考核机制,改进评价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创新评价指标,将勇于反映问题作为新指标纳入常态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担当责任,让有真本领、肩膀硬的基层干部在关键时期、危急时刻扛得起来、挺得上去,营造良好的政治风气和治理体系,给真正干活的党员干部敢于发言、出彩的机会。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1/11/26/0194617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乡村蝶变应留住乡愁
>>下一篇: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