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古装戏剧中的廉政文化

发布时间:2021-12-04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京剧包公戏《铡美案》图。

  

  京剧是华夏的国粹艺术,从京剧形成之初到成熟期,共有5800多个剧目,延续下来的剧目也有1300多个。这些传统戏题材广泛,华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体现。其中,渗透着廉政文化元素的剧目,大多久演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其教化心智、熏染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华夏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积极又独特的作用。

  包公是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年少家贫,二十八岁中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等职,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谥为孝肃公。

  包公从登上政治舞台起,就与统治阶级内部的贪官污吏、豪门权贵展开了斗争,平冤狱、断公案,锄奸安民、为民请命,世称“包青天”。因为他为人严谨、不苟言笑,又被百姓喻为“黄河清”,意思是包公一笑,比黄河变清还难得。后来,民间把许多断案锄奸的故事,都归到了包公身上,产生了大量的传说,使他成为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南宋时期,包公断狱锄奸的故事已在民间说唱艺人中广为流传。到元代,这类故事被编入杂剧搬上舞台。从此,这位“面黑”“性峭直”的包公,就成了戏曲舞台上最受人民欢迎的角色之一。

  元初著名戏曲家关汉卿著有《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两个杂剧。元人所撰包公杂剧还有郑廷玉的《包龙图智勘后庭花》、武汉臣的《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行道的《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等十余部。此后,还有明末的《包龙图公案》、清嘉庆年间《铡美案》、《秦香莲》以及《探阴山》《打龙袍》《审庞吉》《乌盆记》《铡包勉》《狸猫换太子》等数十本。

  那么,宋朝的包拯为什么在元代舞台上突然“走红”呢?剧作家为什么对一个历史人物如此感兴趣,致使包公戏成为元杂剧的一个类别而盛行一时呢?这当然和元代特有的社会现实有关。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剧作家对现实不满,要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黑暗现象,而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其反动统治,偏偏不容许人民说话。《元史·刑法志》上明文规定:“诸妄譔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剧作家面对残酷的黑暗现实,既不能直书其事,又不甘缄口不言,只好借古喻今,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来隐喻、批判现实,以避免陷入法网。包公戏就借了宋朝的包拯来表达人民对元代政治及司法的不满,以及对“正义之神”的向往。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包公被剧作家们塑造成了清廉正直、铁面无私、明察秋毫、坚持正义、打击豪强的典型人物,完全成了“正义之神”的象征。包公的舞台形象成了饱受剥削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理想的化身,因之,包公戏的生命力特别强,流传了数百年,历演不衰。

  戏如人生,戏曲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政风澄明往往昙花一现,清官廉吏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古装传统戏中的廉政主题更多地体现在各类剧目中对贪官污吏的揭露、鞭挞、讽刺之中。如《海瑞罢官》《海瑞上疏》中端方特立、为民请命的海瑞,《强项令》中格杀豪奴、死不低头的董宣,《谢瑶环》中惩治恶少、誓死不屈的谢瑶环,《打严嵩》中有胆有谋、智斗权奸的邹应龙,《瘦马御史》中书画双绝、刚直不阿的钱沣,《廉吏于成龙》中素性耿直、正直洁清的于成龙,《清官册》中不贪皇妃贿赂、洗雪忠臣沉冤的寇准,《孙安动本》中关心百姓疾苦,冒死参劾贪官的孙安等,他们虽然性格各异、官位有别、遭际不同,但舞台形象个个都顶天立地、光彩照人,发挥了很好的正面引领作用。

  在华夏古装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中,家庭教育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古装戏中,也有着丰富的体现。《白蛇传》是一个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在这出戏的《祭塔》一折,白素贞见到前来拜祭自己的儿子,悲喜交加,难舍难分。当儿子说要为自己报仇时,她表示自己已经参透人间恩怨不过是过眼云烟,也不想再过问尘世之事,只是希望儿子洁身自爱,切勿奢求。并且语重心长、谆谆教诲儿子:“儿要做栋梁材精忠报国,为百姓竭心力民忧亦忧,忌懈怠戒空言崇实尚俭,明是非秉公正疾恶如仇,重操守勿贪婪处污不染,淡名利居官清不羡封侯,世道险风雨骤,磨难多人情薄,儿要坚强慎处,做一个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好男儿,这是娘的一片心,你要牢牢记心头。”这段唱词,寄托了一个慈母对儿子的真心关爱和深切期望,每次听来,都感到字字千钧,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岳母刺字》中,岳母教育岳飞要“厉节操秉精忠做人榜样,勤王命誓报国方为栋梁”,忍着心痛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文天祥》中,文母教育文天祥“但愿你公而忘私,拯救黎民百姓,做一个轰轰烈烈的奇男子,在天地之间留一点正气”。这两出戏中,虽然两位母亲的戏份不一样,但都同样展示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人们在赞颂民族英雄的同时,不禁对大义教儿的伟大母亲也肃然起敬。

  古装传统戏至今仍在熠熠闪光,自然属于美玉真金。对于传统戏中的廉政文化,应着力梳理升华并善加利用,下功夫去进一步挖掘其所蕴涵的历史精神标识和现代精神力量,发挥其跨越时代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当前全社会廉政教育的更为生动活泼、深入人心的形式和载体。

  (李学朴)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7ce9cb8c017d6ed399140cb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