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视听报道 > 正文

花儿家乡凝聚“筑梦”合力——海原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11 来源: 作者:佚名

  

  

  民族团结,幸福花开。

  

  中卫市海原县居住着回、汉、蒙、满等7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32.8万人,约占该县总人口的70%。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原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为抓手,着力打造“‘花儿’家乡共圆梦”品牌,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举全县之力,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政策护航 坚决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海原县把民族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进行谋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海原县专门制定《海原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测评指标体系》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创建任务清单,量化目标,强化措施,细化责任。将民族工作与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建立健全县、乡、村、场所四级创建工作网络,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把创建工作融入到具体业务。

  “我们专门建立和完善督查责任制、专项督查制等制度,及时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形成创建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督查体系,推进了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海原县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海原县人大、政协每年对民族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动创建工作开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累计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加强民族地区村镇基础实施建设、致富产业培育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全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短板问题。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海原县委和政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们针对山区县的地域特点、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通过走家串户,田间地头,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授课等形式,变‘集中讲’为‘流动讲’。”海原县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海原县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编排舞蹈、小品、快板等节目,组织大型文艺汇演,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杯”篮球赛、百姓大舞台,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海原县不断创新创建载体,大力开展“八进”活动。结合“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活动,积极举办“乡村文化大舞台”,编演民族团结节目、民族团结故事,用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用身边的故事感召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该县共创建各级示范乡镇(街道办)18个、各类示范村39个。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孩子抓起,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手抄报、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等民族特色教育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融合创新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我们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民族情感的共鸣点、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风建设有机融合。”海原县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海原县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基础,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环境。

  聚焦“创建+脱贫攻坚”,海原县培育扶持发展增收产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凝聚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全县累计减贫28630户112086人,12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稳定退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83%,顺利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了几代人追求的脱贫梦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求发展、谋富裕,促和谐、保稳定已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海原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乡镇、村、学校、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把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村、文化村、文明村、和谐村、小康村。建成美丽集镇6个、美丽村庄23个。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美丽,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海原县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基础上,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坚决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记者 张红霞 通讯员 金克勤)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tzsx/202112/t20211209_4759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