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赵拔群与舒同的战友情

发布时间:2021-12-21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作者:佚名

  □ 杨金高 汪蓉

  赵拔群与舒同有生死之交,是同学,是战友,还是革命刊物《师水声》的创办者和主编。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笔者面见赵拔群的孙子,在他家里一番交谈后,步行到孝冈镇何坊村委会大坪村小约1华里的村南骡马山,在舒同用舒体题写的“赵拔群烈士”之墓坟冢前,恭恭敬敬行了三个鞠躬礼,献上自己对革命烈士的景仰之情。

  大坪村东南边上,赵拔群烈士旧居(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土坯平房)毫不显眼,紧邻的两层楼青砖黑瓦旧居也有30多个年头了。其孙子赵志勇见我们来访,很是热情。进得赵家,但见厅前祖宗堂上端端正正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3年6月10日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约1尺见方,若奖状大小。上书:“赵拔群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证书落款盖有国家民政部的鲜红大印。证书下方摆放着烈士儿子赵梦松的遗像。落座后,赵志勇深情回忆了赵拔群烈士当年的革命经历——

  办《师水声》,唤醒民众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正在省立第三师范读书的赵拔群受科学共产主义影响,倾向革命。他不仅在学校,而且在东乡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4年春,舒同建立金兰同学社,赵拔群第一个报名参加,成为骨干。

  “拔群啊,我们办了金兰同学社宣传革命,要把新思想传播到全社会,是否要办个刊物?把刊物当载体,唤起千百万同心干。你觉得呢?”“嗯,这个主意好,我支持!可刊物要有个好名字,叫什么名字好呢?”赵拔群想听取舒同高见。舒同略一思索,灵感来了,当即回答:“师水声!怎么样?”“师水声?好啊!那是我们东乡的圣景地标。师从自然师从水,滔滔赣水归大海。人民似水。我们要当人民的先生,必须先当人民的学生。师水声,好!好!好!”年青的赵拔群兴奋击掌,连叫三声好!

  原来,师水声是东乡县城西门外(今东乡一中)会龙桥头会龙岗红石岩下面流出的一股清泉。悬岩上有清朝知县的题字:洗耳听天籁。刊物取名师水声,还代表东乡一种进步的声音,唤起父老乡亲向着革命道路奋勇前进!“我当《师水声》主编,你当执行主编,可以不?”“行,没问题。”赵拔群面对舒同建议,回答得果断而真切。于是,东乡划时代的革命刊物《师水声》横空出世,其办刊宗旨定位为:宣传新文化运动,介绍马列主义,实行人民民主自由,改革旧社会,批判旧礼教,抨击恶势力。

  办刊需要经费,赵拔群家境富裕就带头捐资,甚至把老祖母留给他的金戒指也拿去典当,所得经费用于支持办刊。在他的带动下,东乡小璜籍的俞远同学也偷偷变卖家产支持《师水声》。《师水声》犹如滚滚春雷,唤醒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却遭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百般刁难。加上经费紧张、人员变动,虽然只办了10余期就被迫停刊,但在东乡进步青年中传播了马列主义,为东乡大革命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每每谈及东乡革命历史,舒同都会夸赞:“赵拔群不错,口才好、文才也好,支持我办《师水声》,功不可没!”

  特别暗号,见证决心

  赵拔群家那栋有100多年历史的旧居土坯墙上,至今依稀可见一个小洞口,洞口位于赵拔群夫妇寝室床边约一人高的地方。据赵志勇介绍,此洞口是特别暗号,见证了赵拔群投身革命的坚定决心。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捕被杀,舒同、赵拔群也被当局通缉。在艰难险恶的形势下,赵拔群仍然坚持白天下乡发动群众闹革命,每天深夜才回家。由于父母做生意家境富裕,日子在当地过得相当好,所以强烈反对他闹革命。为避免晚上回家弄出响声,引起地方反动势力警觉,同时减少麻烦,赵拔群在寝室土坯墙床边约一人高处挖了一个小洞口,让妻子每晚睡觉前,把绳子绑在手上,他回家时就偷偷在墙外拉绳子,这样,哪怕妻子沉睡也会被拉醒。

  这个洞口、这根绳子便成为他们夫妻之间特别的暗号。

  向着光明,为党捐躯

  “八一”南昌起义后,共产党员全部退出国民党县党部,各种活动转入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失去了联系。1928年6月,舒同与赵拔群商量,他去抚州寻找党组织,赵拔群去弋阳寻找方志敏。当时,东乡县城乡到处贴满了通缉共产党要犯舒同、赵拔群、李克昌等人的布告,好在革命群众支持,他们白天躲藏,晚上趁着星光月色摸索前行。走了几天,赵拔群来到余江县瓦子窑一个寺庙里。6月17日,他和18名青年革命者聚会寺庙。佛家慈悲为怀,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便收留了他们。次日上午,他们化装成寺庙护法居士在山上采摘蘑菇,减轻僧人负担。没想到,中午食用蘑菇后陆续中毒,撒手西归。赵拔群见此情景想去救他们,刚要动身自己也觉肚子剧痛,他知道在劫难逃,坦然拿过身边的红纸,提笔写下临终遗言:我是东乡赵拔群,满腔热血革命人。误食毒菇抱恨去,但愿神州永清明!放下纸和笔,赵拔群神情坦然,含笑而逝,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气派!

  新中国成立后,深受毛泽东垂青的舒同荣归东乡探亲,听说赵拔群留下独子,便安排赵梦松就读革命烈士后代学校。每到寒暑假,还让夫人石澜把赵梦松接到山东度假。赵梦松毕业后,先后在县委、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工作,最终在幸福水库离休。可以告慰赵拔群烈士的是:烈士的独子养育了9个儿女,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自食其力。每当领导或干部来走访烈士遗属,儿孙们都会由衷自豪并感恩。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1/12/14/0194786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