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民主欢呼“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2-01-07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作者:佚名

  ● 刘晓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凝练了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不断推进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政治创造,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世界的民主制度斑斓绚丽、五彩缤纷,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社会史上一种新型民主制度,让人民亲身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过程之中,而不是将重大问题交由服务不同利益的政治势力任其争执、互相撕裂,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历史逻辑:传承文化基因。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全过程人民民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以修睦与诚信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探求的是和谐而非冲突,是合作而非竞争,是礼让而非霸蛮,是公益而非私利,是包容而非征服。“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以及兼容并蓄、中庸致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文化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土壤。

  赓续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秉持“重民本”的思想精华,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愿望为依归,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既包括自始至终的时间维度,又包括从上到下的空间维度,各个环节彼此贯通、相互衔接,从而培植了中华大地民主之树根深叶茂、苍翠常青。

  实践逻辑:探索民主新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成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苦难辉煌的生动实践和智慧创造。井冈山时期,红军建立“士兵委员会”;土地革命时期,成立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抗战时期,实行边区政权“三三制”……“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的“民主新路”,在跳出历史周期率、夯实执政基础中,显示了“十足的朝气”。

  “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践行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经热烈协商讨论通过的《共同纲领》、两部《组织法》、国号、国都、国旗、国歌等,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啻大旱之望云霓”,是人类政治文明对民主的新认知、新探索。

  理论逻辑:争取团结协调。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美好诉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管理国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努力争取“团结和协调”等,富含深邃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元素,“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论渊源。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让人民大众以主人翁意识全过程有序参与人民民主政治实践,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浸润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

  人民逻辑:坚持群众路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一口红井”映照出“苏区干部好作风”,“半条棉被”展示了什么是共产党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因此受到老百姓的由衷爱戴和坚决支持,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不管岁月怎么变迁,都不能忘记习仲勋同志当年那句很直白的话:“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当官做老爷,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是一条经历实践检验的成熟理论。党的群众路线永远不能变色、不能变质、不能变味!

  时代逻辑:锚定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随时迎接可知与不可知的风险挑战。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铆足干劲,把党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勇于担当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全过程关注与应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老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把现实的就业、教育、医疗,甚至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旧式楼房加装电梯等,都一一纳入民主议事日程,因此体现了人类民主政治制度真实的人文关怀,符合中国国情,带着浓郁的中华民族烟火气。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质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一项制度,不能只看民主投票的结果,更要考察其行为过程。实践证明: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写照,是架起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民意彩虹桥”的必由途径,是坚定制度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重要窗口。

  制度运行的持续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包括选举环节,更重要的是保持始终如一的持续性状态,不像西方一些国家推推搡搡的“一次性民主”、吵吵嚷嚷的“即用即弃型民主”,尽管营造出“热热闹闹”的民主政治生活表象,然而“时寒时热、寒热往来”,总是让人在朦朦胧胧的“断片”中看不明白。

  早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实行“豆选法”,突出了民主选举的必要性;李鼎铭先生提出“精兵简政”并迅速为边区政府以至中共中央所采纳,彰显了日常民主的一贯性。选举不能涵括现代政治生活的全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决策应放到民主范畴中去考量。全过程人民民主尽管在每个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民主要求全周期存在,从而避免了两次选举之间存在民主间歇的空档期。

  内容构成的整体性。在有效处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公共事务时,全过程人民民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的互动和并举。每一个环节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连,环环相扣、不可或缺,使公共权力结构的整体效能得到较好发挥,民主全过程的完整性不致受到影响。

  发扬民主作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以主人翁的意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由此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系统架构。如“枫桥经验”让人民群众在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践中,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既培养了基层群众的民主习惯,又有效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容的全面、系统与完整。

  各方工作的协同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崇高价值取向。不论是在选举时期还是非选举时期,党和政府始终践行民主原则,心系人民、情系人民,敞开大门、倾听八方,人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整合渠道畅通,各个部门工作协调统一,使人民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民主与人民,本是一家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事情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群众携起手,男女齐上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完成了多少如“红旗渠”那样的世界壮举。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力说明了在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各方面民主主体相辅相成,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产生和达到耦合效果。

  层级治理的联动性。“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上下同欲者胜。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国家、地方和基层层面的民主活动上下联动,统一指挥、集中调度、上下同心、分级落实,这样既能上连“天线”,举全国之力办大事,又能下接“地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帮助群众办实事。

  通过制度优势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我国各级政协组织大有可为。全国政协的“双周座谈会”、地方政协的“专题协商会”、基层面对面的“恳谈会”、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协商协商议事会”等,不同层级的协商民主实践活动,充分保障了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权利,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社会形态的稳定性。公民有机会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渠道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公共决策等,从而影响政治运行,其民主程度、民主绩效可以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衡量标准。如十年前全国政协举行的“千岛湖水质资源保护”对口协商会,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一起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共同保护千岛湖水资源,出现了新安江“一江清水”的良好局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等议题或范围的不留死角全覆盖。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按照“民事、民议、民决”的办法,拓展民主空间,健全工作网络,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深度调研、深度协商、协商结果深度传导,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在社会不同领域生根开花。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项主要内容是民主治理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供人观赏的“盆景”,而是充分体现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治理绩效,既重过程更重结果,其目标导向是“善治”。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运用多种形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决策之前和实施之中,让公众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诉求。比如:我国各地居民房地产税负担能力差异较大,不能简单的“多数决”;延迟退休应当对社会人群有所区分,不能搞“一刀切”,等等。大家都可以在全过程民主运行中见仁见智,表达自己的观点。

  政府部门听取民声、汇聚民意、集中民智,给予及时回应并认真吸纳可行性意见,对不可行建议做出必要解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人民意志,将个人自由成长、人民共享进步、社会持续发展与国家治理效能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广泛共识,为国家发展汇聚攻坚克难、移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厚植民主底色,拧成一股绳的全过程民主活动,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和有序的参与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保障了全体人民拥有国家权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同时,通过社情民意、信息专报等形式,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民意民声,从而使“三权分立”、尔虞我诈的西方民主在我国变得不可行、行不通。

  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切实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决克服长官意志、权力任性,严禁个人说了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共同开创出来的一条前景广阔的民主新途径。

  “你把他放在心上,他把你捧在手上。”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不仅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公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而且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前些年有的地方通过“有事好商量”的办法,实现“邻避”效应向“迎避”效应转化,完成久而不决的房屋拆迁、土地征集任务,从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

  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由人民民主制度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民主集中制,既确保了人民权力的全面性,又确保了执行人民意志的至上性。在政治结构基础上建构有效的治理体系,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意味着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治实践中贯彻始终。

  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人人平等,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凝聚人、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帮助人,使决策能够顺利形成、顺利实施、顺利推进。如乡村“理事会”、社区“大家谈”等民主载体,破解了不少棘手难题和“烫手山芋”。所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顶层设计、基层推动、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我国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生活方式。

  民主机制自我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是充分尊重人民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的民主制度一向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进入新时代,通过建立民主自治机构,让群众参与处理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驰而不息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过集体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接受公众监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如浙江温岭市探索建立“民主恳谈”这一具有原创性的基层民主形式,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自愿参加,自由表达个人意愿、阐述不同观点、提出各自见解,最后形成共识,并以村规民约、会议决议等形式确定下来,便于执行和监督。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国情的抉择。“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向纵深推进、发展和完善,是在党、国家与社会三方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展开的,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确保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勃勃生机。

  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到民主全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一条是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始至终、从上到下落实到民主政治活动的全过程。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形成统一意志,能够办成西方民主制度许多办不到的事情。

  事实是最有力、最雄辩的证明。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中国之治”对比“西方之乱”,制度反差何等明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国上下一盘棋,在抗疫中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然而,某些国家由于民间利益诉求不一致,利益集团缺乏掌控力,导致疫情愈演愈烈,成为对西方民主危机的回应。

  将协商民主实施到民主全过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将协商民主贯穿人民民主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协商找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有效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最大同心圆,努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民主权利,这是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题中要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许多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对身边发生的一些问题的理解也最真切、最实在。协商问题应具有广泛性、协商对象应具有针对性、协商效果应具有深度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协商,了解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

  将家国情怀连接到民主全过程。家国情怀是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情感纽带。国家强大,会带来个人的尊严;国家衰败,会丧失个人的尊严。基于这种认知,我们不能“端起碗吃饭、放下碗砸锅”。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把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方可擦亮民主底色,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体现人生价值和意义。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发挥共情在获得公众认同中的效力。能容纳他人,遂成其大;能尊重自己,遂成其久。民生福祉,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将公众情感需求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才能以殷切真诚的态度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

  将问计于民扎根到民主全过程。“每有大事,必相咨访”。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倾听大家对经济工作的真知灼见;各地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等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活动,会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摒弃民主形式主义,不搞政治戏剧式“民主秀”,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和做作。将民主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时刻俯下身子,善于与普通群众交朋友,真心拜群众为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呈现人民民主广阔天地的博大气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明天,我们一定会欣喜地发现:经历风雨的洗礼,在中国大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阳光将更加灿烂!(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1/12/31/0194960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