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聚焦2022甘肃两会】张小琴委员:在梅花绽放中,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2-01-2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水袖冲得不够好,还需加强练习。”2021年12月28日下午,在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排练厅里,省政协委员张小琴正在指导秦腔、陇剧专业表演方向的本科生学习秦腔剧目《劈棺惊梦》。
《劈棺惊梦》是根据我国古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写而成,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张小琴委员说:“这是一折非常见演员功力的戏,要求‘唱做并重’,而且技巧较强。在学生时期进行排演,可以为孩子们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水袖功夫会使她们终身受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排演中,张小琴委员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动作,甚至表情都不放过,一一悉心指导,并亲自演示高桌吊腰这一技巧。
2007年,张小琴委员正是凭借此剧中田氏一角的精湛表演摘得了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中国戏曲界最高奖项。但是梅花绽放的时候,戏曲却逐渐走入了“寒冬”。张小琴委员说,由于戏曲院团体制改革,一批艺术领域日臻成熟、大放光彩并处于黄金时期的演员却从演出一线退出了,排戏遇到了凑不齐演员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院团演出质量。面对这种状况,她表示,培养戏曲人才迫在眉睫,必须保证戏曲事业后继有人。

  

  

  

2015年后,当年在舞台上英姿飒爽、神采飞扬,主攻正旦、刀马旦的秦腔名角张小琴,也告别了演出一线,转而投身戏曲传承工作,成为了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名戏曲表演方向老师。她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毕生表演所得全部传授给热爱戏曲的孩子们,为保留这门古老的西北传统艺术火种尽绵薄之力。
当看到魂牵梦绕30多年的舞台一步步走向衰落,张小琴委员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惶恐和忧虑。她说,秦腔艺术作为深植于西北人民血液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也是一方百姓的精神食粮。从某种意义上讲,秦腔既是西北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更是西北人性格的集中体现。担任十二届省政协委员后,张小琴的目光放得远,不再满足靠一己之力、手把手教进行戏曲教学,而是从戏曲人才的长远发展和建立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系统思考我省戏曲人才培养和行业整体发展方面的问题,并在几年间坚持不懈地围绕戏曲传承这一主题,提出了相关提案。如今,张小琴委员的许多提案都得到了落实,提案中的对策建议有力推动了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地方戏曲普及、戏曲进课堂等工作的开展。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嘱托,是人民的期待。张小琴委员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深有感触,她说,梅花奖于她而言早已成过往,如今要在三尺讲台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创作理念传递给年轻一代的戏曲学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繁荣传统戏曲文化,滋养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原文链接:http://www.gszx.gov.cn/htm/20221/17_3545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