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李茜玲:以绿色低碳为引领 加快制定我区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规划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 广西政协网 作者:佚名

  □ 李茜玲

  

  “十三五”以来我区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在资源利用方面,与东中部地区还有明显差距,单位GDP电耗排全国第10,超过广东50%,超过湖南近一倍,能源利用提质增效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耗能行业产业存量大、刚性强,全区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比重高达90%,制约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部分大型企业生产工艺和单耗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通过节能技改腾出的用能空间非常有限,常规节能降耗措施已遇到“天花板”。二是新上项目需解决能耗指标才可能审批能评,导致部分新兴产业项目因为能耗总量指标无法解决,从而无法落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三是企业用能预算制度未建立,目前的监测机制难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超规模用能情况,部分企业存在超批复规模用能现象。

  

  为此,建议:

  

  一、统筹重点工作,完善路线设计

  

  加快制定全区碳达峰和碳中和中长期规划,分阶段多举措推动实施,结合五年规划,加快能源供给侧改革,完善多元供应体系。完善重点行业碳排放和生态碳汇核算,积极推进碳交易和绿色金融产业。做好与五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统筹气候变化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低碳转型、乡村振兴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提出碳核算、减排、达峰和中和的阶段任务,制定实施方案,鼓励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加快推动建立碳排放清单报告,加快制定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指标以及核算办法,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经济指标—能源消耗—碳排放—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估体系”。

  

  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一手抓优化能源结构,一手抓提高能源效率,逐步推进供给侧和消费端的碳脱钩。在能源供给侧制定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双降目标和指标,确定煤电装机和终端用煤消费达峰目标,制定达峰后煤电装机和终端用煤消费逐年双降目标和指标。进一步推进清洁电能装机比例和规模,加大非水可再生能源、特高压线路、智能电网、发电侧和分散储能等可持续供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灵活的“绿电”上网电价。制定工业、交通和建筑行业电气化改造目标和指标,鼓励相关行业使用电制燃料和氢燃料。推动钢铁、建材(碳酸钙、水泥)、有色金属冶炼(铝业、铁合金)、造纸和石油化工等高碳行业碳达峰专项方案的制定。将降低单位GDP电耗目标纳入经济发展考核入指标,对进入下降衰退期,且难以转向为低碳或零碳的高碳产业和企业要做好退出安排。全区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电气轨道交通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公共交通、乘用车和商用车使用率和普及率,将禁售燃油车提上日程。在城市推广分散式光伏能源系统,在农村推动农光、林光互补新能源项目。

  

  三、发挥金融手段,构建调节机制

  

  逐步构建以碳交易为核心,绿色金融为配套的市场调节机制。结合我区产业特点设计碳交易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中。推动全区电—碳市场建设,构建电价—碳价有机融合的价格体系,引导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优化资源配置。要着手制定低碳税收、低碳金融政策,引导国内外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我区绿色产业。

  

  四、保障碳汇资源,推动措施发展

  

  在优化全区碳排放的同时增强碳吸收能力建设,保护拓展碳汇资源,推动发展末端处理技术。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要求,保障我区生态空间内碳汇面积,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坚决实施退出。加快我区林业、湿地等生态资源的碳汇核算认证,量化碳中和能力。在农业空间范围因地制宜发展低碳特色产业,推动包容式的低碳农业转型。要出台鼓励政策,激励区内高校、科研单位与环保企业积极投入到碳捕集、碳封存、碳吸收和碳利用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五、培育人才队伍,营造低碳氛围

  

  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推动双碳规划纳入干部培训体系。尽快建立一支能摸清我区碳排放底数、监控碳减排进度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市场中培育和引进一批能承担碳排放核算、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的专门机构。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创造转变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完善低碳基础设施,提供低碳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提供激励措施。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国家能源集团广西电力有限公司一级业务总监,民革广西区委副主委


原文链接:http://www.gxzx.gov.cn/html/wylz/weiyuanfengcai/5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