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重庆举行第二场“云”记者会 代表委员建言高质量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1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3月7日,重庆举行第二场“云”记者会,就如何高质量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

  四项措施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给渝北加快高水平开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随着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目标的推进,渝北在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合作平台三个方面优势凸显,具备了抢抓历史机遇、对接国家战略的良好条件。

  于会文表示,渝北区将以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为战略引领,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发挥三大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着力采取四项有力措施,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助力激活西部新动能。

  一是坚持市场体验导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和发展环境。制定出台20条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措施,创新推出了一窗通办、专人代办、限时速办、假日照办等“3+1”系列便民惠企“硬核”政策举措,实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同时,加快补齐制约通道高水平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打通区内交通物流重要节点之间多式联运快速通道,为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战略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交通物流基础环境。

  包括助推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推进铁路枢纽东环线及机场支线、洛碛港建设、加快古路货站高铁货物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等。

  二是坚持临空经济引领,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依托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坚持“物流+经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锁定航空物流产业优先级,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优先开发航空物流最优产业产品,包括飞机维修和拆解、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加大航空关联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华夏航空全产业链航空维修业务,推进保税航材仓储、交易业态落地发展。以融合全产业链条为目标,发挥传音、OPPO等整机手机企业的核心作用,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物流供应链,建立出口手机航空集发货中心。

  三是坚持中新示范合作,深化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于会文介绍,渝北区将基于现有中新示范项目合作成果,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共建机制,探索设立中新双枢纽航空物流运营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能级。

  “渝北区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高端电子消费品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航空物流服务,探索设立‘中新空陆联运专班’,增强对通道沿线省区市的集货能力,实现适航货物在中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的双向往返,开辟‘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于会文表示。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张力。充分发挥渝北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和跨省域共建川渝高竹新区等高能级策源创新优势,坚持临空经济和枢纽经济贸易规则创新、多式联运物流组织模式创新、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度创新等,不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张力。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

  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

  “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国家定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国家规划的三条主通道中,有两条以重庆为起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表示,重庆交通将以“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建设为统领,全面开启“2小时重庆”建设新征程,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推动重庆加快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首先是全力提升通道能力。重庆将聚焦通道东中两线能力扩容,加快推进渝贵高铁、渝湘高铁、川黔铁路改造、渝赤叙、渝泸北线等项目建设,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推进大能力主通道建设;提质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江北机场改扩建和新机场前期工作,提升国际枢纽能力,持续完善兴隆场编组站改扩建、鱼嘴等专业物流枢纽建设,畅通港站集疏运通道,加快推进万州新田、涪陵龙头等重要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强化枢纽间顺畅衔接。

  其次是全力提升物流效能。提升通道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多路径、多方式的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网络,加强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高效联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和铁路运单物权化试点,探索贸易物流金融新规则,用好用活东盟直通模式,推动物流效率提升;推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协助推进跨区域的通道运营组织,加强跨区域运输合作。

  最后是全力争取多方支持。抢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兰渝高铁、万州至黔江高铁等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争取国家早日启动重庆新机场、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等项目;加强与发改、财政、规资等市级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解决资金筹集、用地审批等问题,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

  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

  “受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现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组织协同和实质推动的相关机制,难以有效组织通道国际物流及延伸配套资源,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表示。

  坚持陆海统筹、双向互济,进一步发挥陆海新通道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强化贸易产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物流枢纽节点建设;与新加坡等东南亚重点港口联动发展,共建海外揽货和分拨配送网络;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

  进一步明确通道及枢纽建设的各项任务,发挥好国家和地方两个协调机制作用。发挥铁路骨干作用,加快大能力主通道建设,尽快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交通网络;优化铁路、公路、港口等物流枢纽功能布局,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铁海联运、国际班轮、跨境班列班车等服务水平。

  坚持对话交流、协商共建、融合发展,深化RCEP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配合国家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利用中国-东盟“10+1”“10+3”等国际合作机制,推进沿线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产能合作、金融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化经贸交流合作,联合通道沿线地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园区;打造若干枢纽经济区,拓展交易结算、数据信息、商务服务、贸易会展等,吸引现代商贸、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产业聚集发展。

  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联动国内相关省区积极参与新通道建设。联合铁路企业和通道沿线的省区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品牌,加强集装箱中转集结,扩大开行图定班列,提高铁海联运组织一体化运行水平;支持通道运营组织平台加强与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合作,推动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线路、班次对接和信息共享,并推动新通道与长江航运协同衔接,缓解三峡枢纽过坝运输压力。

  推行铁路运单物权化和铁海联运“一单制”,形成以中国规则为标准的贸易物流金融体系。推动重庆各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熟练掌握协定规则,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重庆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和贸易合作,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切实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多双边合作,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持续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加强铁路与海运规则对接,推进铁路、海运作业单证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开放等。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构建新通道信息平台体系。联合铁路、交通、海关等部门以及沿线各省区市,共同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积极与通道沿线地区和有关企业共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开展物流、贸易、产业、金融、数据等专业化服务,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有序发展货运代理平台,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加强中转集结;持续探索和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联合“13+1”省区市口岸办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强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双枢纽”交流与合作,全面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全流程。(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2-03/09/content_1031861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