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让牛产业“牛上加牛”——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奶牛、肉牛产业发展建言

发布时间:2022-03-19 来源: 作者:佚名

  

  2020年,肉牛产业被列入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宁夏以环境载畜力,布局中南部地区优质肉牛产区、引黄灌区优质肉牛产区,打造高端肉牛生产基地,肉牛产业被赋予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面对千载难逢的产业发展机遇,如何使出“牛劲”,千方百计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自治区政协委员沈自力、茹小侠、杨常新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科学谋划 前瞻研判

  沈自力是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长期深入农村调研的他,接触最多的地方在农村,接触最多的人群是农民。在他看来,随着全区各地奶牛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大,草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渐增加,这一产业的风险因素相应逐渐上升。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饲料价格持续走高,供需缺口加大,导致饲草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涨压力大。”沈自力说,饲草种植结构性问题,导致优质饲草缺口加大,影响牛质量的提升。

  “粮经饲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养殖业发展等用地矛盾也会日益突出。耕地总量有限,统筹兼顾的余地也会有限,有可能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沈自力介绍,“更有甚者,大量的畜禽粪污对养殖业也有较大影响,奶牛一天饮水量约80升,肉牛一天约30升,一头牛一年就要排放7吨多粪污。”

  “按照2025年奶牛存栏100万头、肉牛饲养量260万头的产业发展规划,它们产生的排放(包括甲烷、二氧化碳、粪污)和其他途径产生的排放,会使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绝对不能轻视。”沈自力补充道。

  沈自力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重视大力发展奶牛肉牛产业的同时,统筹涉农产业发展,组织力量,科学谋划,系统分析研究包括奶牛肉牛在内的产业发展风险因素,为奶牛、肉牛产业和其他涉农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提供决策参考。并针对系统分析,研究出影响奶牛肉牛产业发展与其他涉农产业发展的风险因素,有效应对化解系统风险,为奶牛肉牛产业和其他涉农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可将奶牛、肉牛排放纳入宁夏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保奶牛肉牛产业安全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建机立制 治理养殖污染

  谈及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自治区政协委员杨常新认为应尽快建立奶牛养殖企业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机制。

  “我们先算笔账。”杨常新说,“养牛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每千头奶牛养殖需要各类长期用工30人左右,全区从事奶牛养殖的长期务工总人数达到2万多人。按照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1公斤/人/天计算,全区奶牛养殖业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20多吨,全年可达7300多吨。”

  杨常新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养殖企业只是通过就地焚烧或就近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养殖场区,这样的处置方式既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又不利于养殖业长期健康发展,也对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杨常新进一步补充道:“我们在走访调查时了解到,多数奶牛养殖企业负责人都表示愿意将牧场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处置,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组织开展此项工作,并表示有意愿承担一部分处置费用。”

  “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该引起重视了。”杨常新建议,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化服务”的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化机制。自治区及相关市、县(区)设立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处置专项补贴资金。自治区及相关市、县(区)根据奶牛养殖规模或奶牛养殖从业人员数,设立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处置专项补贴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在自治区层面制定出台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处置指导性文件,将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纳入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范围,进一步明确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处置中的政府和养殖企业各自职责,细化奶牛养殖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监督管理及资金筹措等内容。

  科学支撑 优化养殖模式

  “随着政策扶持强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养牛产业已成为我区农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自治区政协委员茹小侠说,“但目前牛产业科学养殖水平不高,从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想转变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尚有差距。”

  “养殖不科学首先体现在圈棚建设不科学。”茹小侠在多次调研时发现,合作社、家庭养殖圈舍设计不科学,普遍养殖密度过大,活动场地狭窄,有的无草料场、集粪池、污水排放设施,给饲养管理造成了困难,增加了疫病发生隐患。其次是家庭饲养管理不科学,相当一部分农户养殖观念落后,仍采取传统的饲养方式,养殖效益不高。科技服务水平偏低,乡(镇)、村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紧缺、服务质量不高、深入农户家中指导服务不够等问题。现有的养殖培训班理论讲解多、实际操作少,针对性不强。

  茹小侠建议,乡(镇)、村要加强指导服务,教育引导合作社、养殖户合理布局圈舍、草料场、集粪池等,科学建设养殖圈棚。相关部门制定合作社、家庭肉牛养殖规模标准,指导养殖户合理布局、科学养殖。推行“农户搞繁殖,企业搞育肥”的肉牛养殖模式,提高农户和企业养殖育肥效益。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开展“靶向”培训,对合作社负责人、农场主加强科学管理培训,对养殖户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记者 张 倩 实习生 杨 娜)

  


原文链接:http://www.nxzx.gov.cn/zxgz/tagz/202203/t20220318_5219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