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护绿厚植“美丽陕西”生态底色
□ 记者 李荣
春暖花开季,植树正当时。进入3月以来,我省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为建设“美丽陕西”再添新绿。而如何更好地为国土添绿、守绿、护绿,也成为省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开发林业碳汇助力国土绿化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所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
陕西森林资源丰富,可开发的碳汇空间大。省政协委员李敬喜认为,开发林业碳汇是有效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省要结合林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加速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立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计量分析全省各林地碳库碳储量、碳汇量等指标数据,动态评估碳汇变化情况,形成碳汇资源“一本账”。
2021年,我省印发实施《陕西省“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为实现林业碳汇明确了路径。
李敬喜建议,我省要建设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可在陕南三市、宝鸡等地区选择国有林、公益林、造林企业等单位作为试点,开发一批林业碳汇项目。结合自愿碳汇市场模式,在试点地区探索建立碳汇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制定促进碳汇建设的配套政策,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健全防护机制巩固植绿成果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在我省榆林境内。多年来,经过长期不懈治理,榆林的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新问题开始凸显。
省政协委员麻宝玉说,毛乌素沙地原有的防护林已经出现老化退化现象,防护效能下降,生态治理与资源开发的矛盾仍然突出。
麻宝玉表示,要在《陕西省防沙治沙规划》基础上,作出防沙治沙长期战略安排,有计划地实施绿上加绿提质增效造林工程,对退化林进行摸底调查,全面启动提升改造工程,构建以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为主体的防护林网体系,加快形成统筹山水林田湖(坝)草沙、协同地上地下的治理新格局,全面防止“二次沙化”。
造林更要护林。麻宝玉表示,要重视管护工作,坚持“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和“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健全多主体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加大林业科技投入,针对沙区出现林草退化、采空区生态修复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为防治二次沙化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虫”“猪”管理确保生态安全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西安、商洛、安康等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对秦岭地区的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如果松材线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全市松林将逐年减少,给秦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省政协委员张新发结合商洛实际情况建议,我省要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林长制”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内容,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研发项目的支持,在抗性树种、治病机理、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强化专业队伍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此外,我省陕南地区地处秦岭腹地,是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猪繁殖数量迅速增多,损害农作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省政协委员王书正表示,在陕南地区,野猪糟蹋粮食、破坏生态问题很常见。为驱赶野猪,有群众采取放鞭炮、敲锣,或在地边搭棚守夜,组织巡逻驱赶,但都无济于事。
王书正建议林业部门要加强对野猪的科学防控,尽快在陕南全面开展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在禁猎期外,对破坏农作物严重的区域,及时组织捕猎和科学防控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建立综合补偿机制,尽快出台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标准及办法,探索启动将野猪危害纳入农业、林业综合保险和医疗保险范畴。
为渭北添新绿构筑生态屏障
渭北“旱腰带”地区是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过渡地带,该区域一度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涉及旱腰带地区的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省政协委员程建国说,在渭北旱腰带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一些坡度较小区域采用平面覆土绿化,坡度较大区域通过挂网喷播技术实施绿化,修复成本高,资金需求大。加之该区域生态破坏面大、空气湿度小,造林绿化难,养护成本高。
程建国建议省林业局要协调水利、气象、科技等部门,加大对渭北旱腰带区域气象、生态环境因子变迁的研究,将其纳入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范畴,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
为解决旱腰带地区缺水现状,程建国表示,可依托东庄水库建设,在旱腰带地区规划建设泾西灌区,解决乾县、礼泉等县生态和生产生活用水;利用东庄水库东线的供水管道,为沿线已经断流的河流提供一定生态基流,以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渭北旱塬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如何进一步修复渭北旱塬区生态环境,为三秦大地增绿?省政协委员宋凤山表示,杂交构树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防沙固土能力强,在渭北旱源沟壑推广种植杂交构树,对修复渭北旱塬生态环境、构筑旱塬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积极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dsj/wyta/454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营商环境“软实力”需“硬措施”托底
>>下一篇:让“粮田”真正变“良田”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