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志:把研究成果写在油菜花里
◆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室主任
◆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三峡综合试验站站长
扎根油料科研工作35年,为选育优良品种,他跋山涉水;为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他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做好科技服务,他事事躬亲。他既是科技创新路上的锐意进取者,又是科技服务路上的实干家。他就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洪志。
又是一年油菜籽收获的时节。万州区甘宁镇取宝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油菜植株丛生,摇曳生姿。穿着深灰色外套、戴着黑框眼镜的徐洪志置身这片“绿色海洋”,如鱼儿般畅快。看到最新研制成功的高品质菜籽油原料品种万油410长势喜人、荚果饱满,他那被晒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科技创新,从人民的需求出发
“满足人民对油菜产品日益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是徐洪志对自己工作的定位。他坚定地认为:“搞科研要有创新思维,科技创新要服务于人民。”
1986年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徐洪志一直扎根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从事油料研究工作。
重庆菜籽油自给率低,进口依赖度高,他便在培育油菜产品和优化种植技术上“下功夫”。
为了找到合适的品种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深入湖北、青海、陕西等地,收集数万份油菜育种资源,经过数千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不育株,并找到了一套保持不育性的有效方法,育成的一系列杂交油菜品种大幅度提高了油菜的单产水平。这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产量提升了,品质也得改良。改良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双低,即油菜籽中的芥酸含量和硫代葡萄糖甙含量要低,而当时的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还没有检测条件。“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经过努力,徐洪志获得西南农业大学支持,可以借用他们的检测设备。从1998年到2003年,他带领团队人员往返于万州和重庆主城之间,每次携带数千份材料。在检测的那一周,他和团队常常24小时不休息。“任何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但是心中有热爱与期盼,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虽然苦累,但徐洪志从未放弃。
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作为田间地头的研究者,徐洪志却总是能发现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在徐洪志看来,过去几十年,消费者吃饱和吃好的问题相继得到解决,现在要解决的是吃出健康。因此,他不断通过油菜育种资源创新和油菜品种创新全面改善油菜籽和菜籽油品质,使菜籽油成为目前最健康的食用油,并为将来“菜籽油个性化消费”提供技术储备。
“万油410的研制参考了众多营养学研究成果,其油菜籽生产的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适合人体需要,可以说是目前品质最好的食用油。”说起正处于中试阶段的高品质菜籽油原料品种,徐洪志眼中闪烁着光芒。“从选育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计划今年完成国家品种登记,明年开始生产示范。”“十年磨一剑”,这一株株昂扬丰硕的油菜背后,藏着他和团队近十年的辛勤付出。
为了让这种“最好的食用油”满足不同需求,徐洪志正在探索功能型菜籽油。“通过改良,以后菜籽油、油菜苔及油脂深加工产品也会有不同功能,包括补钙、补硒、补充维生素、改善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徐洪志说,要引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就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围绕“吃出健康”创新;要引领生产者的生产观念,就要从生产者的需求出发,围绕“提高效益”创新。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新产品新业态,从全价值链挖掘
曾经作为传统产业,油菜主要收获油菜籽用来制作菜籽油和菜籽饼,如今已附加油菜苔、油菜芽、功能型菜籽油等新产品以及油菜花节等新业态。徐洪志就是带来这些“变化”的贡献者之一。
油菜苔走上餐桌,现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却很少有人吃。而那时起,徐洪志就积极推广吃油菜苔,因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元素等,营养价值高,并且经实验证明,摘油菜苔并不会影响油菜籽的生长,也打消了生产者的顾虑。
每年春季,油菜花海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徐洪志发现,乡村旅游越来越热,油菜花海对扮靓乡村、吸引游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为此,他和团队研制出开花早、花期长、成熟早的油菜品种,让游客在春节期间也能赏油菜花,同时解决了“稻油轮作”茬口矛盾,可以在油菜收获后再种水稻。
为了让油菜发挥更大的价值,提高生产者的收益,徐洪志和团队围绕油菜油用、花用、菜用、蜜用、饲用、肥用等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以油菜“三全”高效模式示范基地——取宝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并有效带动周边,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轻简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降低了油菜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为重庆市油菜面积、总产、单产“十连增”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服务,从把自己当村民开始
凡是种油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徐洪志的身影。他常年往返于秀山、潼南、开州、万州、忠县五个区县开展技术指导和示范,促进当地油菜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宣传推广“举办油菜花节带动乡村旅游”的油菜发展思路被众多区县采用。
“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农民都欢迎。”万州区龙驹镇农户闫本学给予了口中这位“老弟”如此评价。从2019年起,徐洪志开始担任重庆市科技特派员。他在万州区龙驹镇开展油菜免耕试验示范,到当地农户闫本学家拉家常、干农活、交朋友,让其先行先试。从该镇无一株免耕栽培的油菜到全镇100%采用免耕栽培,科技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产量不减反增,高产典型已达到每亩200公斤的产量,综合效益达每亩500元左右。
“从进村开始,我就把自己当成了村民。”徐洪志说。在龙驹镇灯台村,他利用自身的专业所长发展菜油两用油菜,每年解决了2500人次在蔬菜基地务工。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家位于万州区甘宁镇黑马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的科技型企业——重庆奇芳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游客骤减,赏花、游乐业务深受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面临生存危机。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徐洪志建议该公司转变发展思路,以花为主,开展多种经营。通过减少纯观赏的花草,增加果林油菜种植,引进特色品种打造彩色油菜花带,建设了多功能油菜园区。徐洪志说,把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去年如果单靠油菜花节发展观光旅游,亩产值只有1000元。但是,加上油菜苔、菜籽油、菜籽饼、养蜂以及油菜收后种植高粱酿酒的收入,亩产值达到了5000多元。”
近年来,徐洪志立足油菜全产业链发展和油菜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油菜多元化开发利用技术、油菜籽产地加工模式和“油菜花节”创办经验,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他大力开展技术示范和科技服务,培训了一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油菜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达1000万亩左右,按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00元计算,创造经济效益约20亿元。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油菜花,这是一份甜蜜的事业。”徐洪志真挚地说,干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就只管“认真”干下去。“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他带着这份科研工作者独有的浪漫,让油菜发挥的价值不断延伸。(记者 秦杰/文)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06/08/content_10179611.htm
>>上一篇:最美应急人——记大足区政协委员刘建
>>下一篇:为“平安留学”护航宋爱荣督办重点提案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