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推动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动力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重点协商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协商会上,五个专题组的常委们为助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协商建言,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体系建设,构筑创新“楼宇”

  如何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怎么看、怎么办?6月22日,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第二专题组讨论时,常委们或介绍可借鉴的经验、或提出总结反思、或献出对策措施,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科技创新决定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功经验或能借鉴

  假如一个科技园区成功引进了一位科学家,需要提供哪些服务?市政协常委、重庆协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旭举了个例: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园区,为让不熟悉经营的科学家安心搞科技创新,提供了科学家所需要的所有实验设备,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布局。他说,这些案例重庆可以借鉴。

  市政协专职常委陈义华对重庆科技创新充满信心的理由是,他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关注重庆海扶医院。他说,正是因为注重科技创新,这家医院去年没有因为疫情而亏损,今年一季度还取得了较好的利润,为医学产学研自主创新提供了范本。

  总结反思可否细化

  在互联网时代,人是不是越来越懒?人与人之间是不是少了些人情味?网上购物是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没有利润的企业谈何创新?市政协常委、重庆千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定坎有些激动地作了几个追问之后,提出了一个观点,科技创新不仅要向前看,还要总结反思。

  杨开奎常委认为,总结成绩经验很有必要,能够鼓舞人心,激发热情,但政协要通过调研,发现、分析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重庆科技创新到底有哪些差距?哪些问题是企业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刘戈新常委认为,当前要认真细化梳理,静下心来去思考分析,这样才能破解难点、痛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策建议力求更准

  “要想激励创新,必须包容错误;要有用武之地,必须解决后顾之忧。”杨清明常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科技创新的要素,提出对待科技企业要用通过帮助让其伟大、而不是伟大之后再去帮助的逻辑,他的愿景是看见科技企业如田园式、而不是花园式的生长。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所以,市政协常委、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祥就提出,龙头企业要来做产学研一体化的事,没有龙头企业的雄厚实力,很难做出成效。

  市政协常委、渝中区副区长乔宏特别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必须要“抓”人的问题。他最近在跟国内一家知名企业谈合作时最关注的是,对方团队的博士生、硕士生的占比,而不是经济指标的承诺。

  其间,大家也提到,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管理创新,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形成竞争力。(记者 邓永宏)

  

  基础研究,充盈创新“源头活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加快提高基础研究水平?6月22日,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第三专题组协商现场,常委们围绕“加快提高基础研究”积极建言。

  “很多企业和政府往往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愿意去做基础研究,也舍不得投入。”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率先发言,直指我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他呼吁一定要重视基础研究,要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研究和部署,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摆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基础研究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引领市场。”市政协常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李航对基础研究一直都有关注,他认为,现在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建议提高基础研究水平要有全面战略布局,要有整体思维,要改变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在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唐双福看来,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人才需要良田沃土滋养。他建议优化教育结构,出台激励政策支持科研团队创新。同时,要形成创新的氛围,让大家形成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习惯。要增强国际国内创新交流,及时追踪创新动态。

  关于人才的培养,引起了市政协常委、西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徐晓玉的共鸣。她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力度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对科学家、科技人才的尊重程度,营造出对另类思维、独特习惯的宽容氛围。家长和学校要及早发现科技人才,及早培育。政府要制定政策,长时间跟踪、发现、选拔形成德艺双馨的顶级专家组群,让这些专家成为“伯乐”,去发现科技人才“千里马”。

  “我认为基础研究的主体还是科研院所和高校,25至40岁之间的创新主体是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市政协常委、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陈前斌认为,为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应大力打造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坚持目标导向整合形成交叉型大平台。同时,集中力量筹建具有科技引领作用的国家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室,出台大平台人才聚集政策,利用平台吸引人才。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联络委副主任李国全表示,要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探索、储备和开发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如通过提供研发资助,落实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方式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支持。”

  “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入更多科研机构”“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制定5至10年的行动方案,要引入国家战略性力量”……协商现场,“金点子”一个接一个,观点在碰撞,智慧在凝聚。两个多小时讨论,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接下来还要继续深入调研、为加快提高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水平鼓与呼。(记者 程 颖)

  

  企业主体,抓住创新“牛鼻子”

  “加快培育壮大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牛鼻子’。”6月22日上午,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第四专题组讨论会场,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杨亚丽直奔主题的发言,拉开了常委们围绕“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讨论的序幕。

  “就目前而言,我市体量大的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力度还不够,特别是立足我市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甚少。”杨亚丽直陈问题,她认为,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确立了目标、方向、路径,全市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细化工作举措,一一抓好落实。为此,她建议深化改革,实施全市人才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行动,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行动,形成从创业兴业的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到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格局;加强资源集聚,落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强政企互动,落实精准服务企业创新行动。此外,要实施提升服务企业创新效率行动,研究设立“重庆市人才码”,为人才提供更便捷服务。

  “截至2020年底,我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不足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我市没有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市民营企业有研究机构和研发活动的仅占14%和20%……”市政协常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向远春通过一系列数据,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民营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发展中还存在的差距。他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发力,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政策支持转向依靠科技创新;聚焦提高发展能级,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转向全面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焦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粗放型转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市政协常委、重庆星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裴小红作为企业创新主体的践行者,对如何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更是感触良多。通过结合自身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实际,她呼吁重视政策的持续性,“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不能持续可能就会导致人才流失。”此外,她还建议要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容错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市政协常委、重庆金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露则建议从宏观层面对企业创新进行引导,避免企业重复投入和战略误判。

  通过热烈的讨论,常委们也形成了初步共识:“我市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已别无选择、迫在眉睫!”大家认为,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力,企业的创新主体要以技术创新为主攻,企业是技术创新要素集成集聚的主平台,也是掌握技术创新需求的主渠道,还是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主战场。因此,要支持企业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支持企业引技术、搭平台、找“粉丝”。(记者 黄笛森)

  

  协同协作,让创新集聚力量

  为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和辐射度,6月22日,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上,第五专题组围绕“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开展专题协商讨论。与会常委们纷纷亮出“金点子”,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建言献策。

  “不能一说创新就是‘高大上’,要把它融入到百姓的工作、生活当中去,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崇尚劳动、崇尚创造、崇尚发明的良好氛围。”重庆铁路办事处原主任、党工委书记夏恩鹏常委认为,增强协同创新能力,要切实注重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更要系统配套。

  “人才引进”,引发常委们的诸多共鸣。“我们要立足自我,不光是加强人才引进,更要依靠我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本土的科研人才。”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谭净常委认为。

  关于人才和教育,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常委也有话说。她结合自身经历说道:“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关键是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这需要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人才的培养,还要切实提高人才的待遇水平,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中。”她的发言得到不少常委认同,“建议实施更为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建议高新区制定统一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完成统一协调政策体系”……

  “人才的聚集,对成渝两地高新企业发展将起到强烈支撑作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光常委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议利用“经济圈”契机,加强与成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协同发展;适度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党中央将成渝双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就是要加强两地协同,将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聚集。”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光才常委则建议首先搭建平台,发挥直辖市优势和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势,政府部门参与产学研协同发展,政府领导牵头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完善相关机制,创造良好环境。”针对双城经济圈的核心项目之一西部科学城的协同发展,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九龙坡区委会主委任红常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建立健全五区联动领导机制,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共建共享的创新生态,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营商环境等建议。(记者 黎 赕)

  

  体制改革,让创新“千帆竞逐”

  “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加快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转化,提升国有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加快以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6月22日,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第六组专题讨论会上,市政协常委、市作协副主席冉冉开篇点题、率先发言,将讨论话题引向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当前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80%左右,但当前民企参与科技创新仍面临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较少等问题。”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刘庆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走访民营企业了解到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一企一策,有深度、有温度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除加强政策支持,刘庆瑞还建议提升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人才支撑。“据我所知,有不少民营企业面临人才不足的难题,企业家需要身兼数职,这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阻碍了科技创新。”为此她建议加大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吸引优秀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发展,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力量。

  刘庆瑞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王林的认可。在他看来,做好科技创新首先应该区分好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各司其职,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针对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王林建议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善创新的良好氛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尽早生根发芽。”在培养本地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王林建议积极吸收引进国内外有能力的优秀科研人才,让重庆成为人才的“蓄水池”“孵化器”“转化器”。

  市政协常委、国家“千人计划”副秘书长刘雳宇对于如何壮大重庆科技人才队伍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当前,我市科技人才的缺乏主要存在经费支持力度较为薄弱、开放程度较东部沿海地区程度低等原因。”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为重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刘雳宇建议聚拢当前科研领域的资金支持,集中资源吸引高质量人才,形成人才虹吸效应。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温涛对此高度赞同。“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合理调节经费使用比例,加大对高校科学创新的投入力度。”此外,温涛建议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高校科研项目转化率,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效,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抓住骨干企业,以小带大、以强带弱,实现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支持产权保护,完善科技创新中的法制基础”“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认识,加强教育工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一条条有理有据、扎实中肯的建议为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注入了政协委员的智慧力量。(记者 陈钰铃)(图/秦杰)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06/24/content_10186658.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