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网上提案 > 正文

盘活资源 让红色旅游更“出圈”

发布时间:2022-04-23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记者 张宝勤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省共有2000余处革命遗址。围绕以红色旅游产业助推革命老区发展,省政协委员黄勇、沙石、车爽积极建言献策。
照金马栏富平景区一体化建设
照金景区与马栏革命纪念馆及革命旧址相距20公里,与富平红色旅游景区相距60公里,三地同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地理人文关联度很高。“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旅游景区自规划建设以来,接待人数持续增长,带动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黄勇说。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旅游发展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不尽如人意,影响力不足。景区整体处于偏远贫困地区,地缘优势差,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配套不全,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文旅融合不紧密,特别是三个景区之间处于松散状态,旅游线路单一,旅游景点和产品不丰富,制约着文旅产业的协调性,影响融合发展和持续发展。
黄勇建议,从省级层面综合考虑对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跨市域统筹协调,一体化规划建设,促进提质增效,打造升级版,在陕西关中北部与陕北接合部打造一个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和产业融合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尽快编制《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旅游景区一体化规划》,将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旅游景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之中,加大对照金和马栏、富平红色文创产业开发的支持力度,将红色文物开发保护利用与革命精神弘扬传承结合起来。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沙石认为,为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加快陕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步伐,应实行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我省红色文化旅游主要以革命遗址本体展示、革命纪念馆室内展览等为主,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文旅建设与遗址所在地的乡村发展存在各自为政、缺乏融合等问题。规划、管理自成体系,道路、设施、绿化、环境、旅游产品缺乏衔接,造成各资源处于独立开发状态,破坏了景区周边环境,影响景区品质和发展,不利于遗址所在地乡村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宣传、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打造特色产业。
“相关部门应出台有关红色旅游建设与遗址所在地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政策。”沙石建议,要统一规划,将红色旅游建设规划与遗址所在地乡村振兴规划相互融合,将红色文化旅游的文化特色与遗址所在地自然人文特色、农业产业特色相结合,形成“大景区”。要统一管理,成立由旅游部门和遗址所在地政府参加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大景区”环境、卫生、设施等,解决“大景区”乱停车、乱收费等问题。
沙石还建议,实行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在统一规划“大景区”功能分区的前提下,旅游部门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提供优质旅游资源,遗址所在地以民宿、餐饮、特色农产品为主提供特色地域产品,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目标。
助推红色旅游培训专业化发展
“放眼全国,陕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而又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车爽认为,红色旅游要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红色旅游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接待能力不足、宣传推广不够等问题。以延安为例,枣园革命旧址景区与杨家岭、西北局等革命旧址没有差异性,围绕“游购娱”挖掘的产业链太短、旅游投入不足,开发合力尚未形成,精准宣传营销不够。
谈及我省红色旅游培训产业发展,车爽建议,拓展红色旅游培训市场,主动对接党政、企事业单位、研学机构,提供完备服务,培育一批固定的红色旅游培训研学客户群体,与陕西境内外旅行社和研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开发旅游服务收益。讲好红色故事,挖掘提炼景区红色文化内涵,培训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素养强的讲解员队伍,宣传好、展示好红色景区历史模范人物和先烈英雄们的感人事迹。成立红色培训中心,引进专业公司和红色旅游培训团队,在形式和内容上深耕细作,让游客喜闻乐见。
车爽认为,应一方面启动“泛研学游”市场,另一方面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携手知名机构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和运作方式,通过“重走长征路”“转战陕北”“红色抗大”“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路线的开发,把研学、体验、吃、住、行一体化服务建立起来,真正形成经济效益。积极拓展启动夏令营、冬令营、亲子营市场,联合知名教育培训专业机构,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功能,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流青少年素质教育品牌。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dsj/wyta/459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