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中华一绝”的潼关黄河古战船

发布时间:2022-05-0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李文佑
黄河古战船,是潼关古老的民俗表演节目,诞生于西汉,兴盛于唐宋明清,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了。自20世纪80年代后,潼关这一古老民间艺术被抢救挖掘出来,又焕发出勃勃青春,走向全国,被誉为“中华一绝”。
战争孕育的黄河古战船
战争在给潼关人民带来无尽伤痛的同时,却也孕育了一个独特奇异的民间艺术——潼关黄河古战船。
秦末,潼关黄河的水战逐渐增多。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军分三路西进,其中一路即为黄河水军,战船千乘,从河南渑池逆水而上,意欲夺取潼关,直逼咸阳。之后,曹操、马超潼关之战,哥舒翰、安禄山潼关之战,王镇恶、姚绍潼关之战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水上交战。其中,杜甫的《潼关吏》诗云:“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足见当时水战之惨烈。唐许敬宗《奉和圣制·入潼关》诗曰:“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则描绘了当时朝廷庞大的水师船队恭迎皇帝入潼关的恢宏场景。
水战少不了战船训练。操练战船水军在潼关城以西的黄渭沿岸,现在的高桥乡一带。频繁的水上战事及常年的战船训练慢慢地转化成百姓的戏耍、娱乐、效仿,进而演变成表演。由此,潼关民间战船艺术的雏形就在如今的潼关高桥乡一带渐渐而成。随着众多退伍军士的融入和参与,黄河古战船的表演艺术更加趋于成熟,成了潼关以及方圆庙会、年会、庆典的必备节目。
民间艺术的奇葩古战船
旧时的潼关黄河古战船表演,基本都是在每年正月二十三及二月二演出。古战船表演一般都在晚上,火把、鞭炮、焰火、三眼枪,火光阵阵,焰花漫天,煞是壮观,更增添了演出的气氛和效果。
表演共分五个部分:一是铁鞭、火流星、三眼枪开道打场;二是男女竹马左右穿插热场助阵;三是前呼后拥的古战船登场表演;四是狮龙共舞祭祀神灵祈求平安;五是锣鼓齐擂,营造战场效果。整个表演主次分明、形式多样、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最大的看点就是整个表演的主角——黄河古战船。指挥者通常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头扎一条洁白的羊肚毛巾,眼架一副圆坨的石头眼镜,腰缠一根大红的捆花绸带,左手持小锣,右手拿锣锤,并专门有一支火把举在他的面前。在大家急切期待中,老者才不紧不慢地再次举锣过头,在众人的静静等待中,突然“咣”的一声脆响,顿时,鞭炮齐响、锣鼓齐鸣、三眼枪震天,火把将整个演出现场照得如同白昼,人们期待的黄河古战船表演终于隆重登场。
举目观望,这时场静人静,数十艘战船,排列有序,缓缓驶出。有条船,有楼船,高低不一、形态各异。看船上,彩旗猎猎,各有名目,有“草船借箭”“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薛仁贵征东”;看人物,有站有坐、各有扮相,有长须文官、红脸悍将,有的执令掌印,有的持棍舞枪。各个战船,忽明忽暗,影影绰绰,紧贴“水”面,漂移自如,酷似水上行舟,随波起伏。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不断变换着各种队形,忽而“金龙阵”“梅花形”,忽而“剪子花”“满天星”。人在船上走、船在人中行,人船浑然一体,变化虚实莫测。
玄妙莫测的黄河古战船
潼关黄河古战船的玄妙,妙在六点:一是船体不像“旱船”绑在腰间,而是由隐藏于战袍之内的双手提着特制的船把,操纵战船;二是战船几乎紧贴地面,四周以彩色绸缎用来遮挡;三是制作假臂假手,用铁架巧妙地和驾船者身体结合,由假手紧握各种长短兵器;四是船面装置专做的假腿、假脚用服装饰掩,以假乱真,达到驾船者或站或坐在船上的效果;五是人的真腿真脚在地上走着轻盈平稳的“碎步”,加上围挡处的彩绸随风飘扬,犹如船在水中行、人在船上坐,悠悠忽忽,妙不可言;六是“碎步”要求极严,训练时,船头放一碗水,船在行,人在走,碗中的水不洒不淹,才能上场演出。
非遗文化的潼关古战船
潼关黄河古战船,开始有“传承人”的记载,始于潼关作为军城的明“潼关卫”时代。1635年后,诞生了有记载的古战船“第一代传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四百年间,潼关古战船共传承了整整十代人。为了防止泄密,潼关黄河古战船从古至今都有着严格苛刻的管理规定和保密制度。从第一代到第九代,除了传承人的姓名、生年、住址之外,古战船表演从未有过任何的书面资料。
潼关黄河古战船已于2009年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潼关不仅是天下名关,不仅是“华夏金城”,不仅有誉满神州的名吃特产,更有着如此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
(作者单位:潼关县旅游局)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xxyd/wscq/458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