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香涵养“政协气质”—— 市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发言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在2020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既是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也是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以来,各省市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蓬勃兴起。两年来,我市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在探索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读书效果不断显现,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书香政协”建设如火如荼。
“做真正喜欢读书的政协委员”,让读书成为履职尽责的源头活水。4月22日,市政协举行委员读书活动暨文化月坛讲座,5名市政协委员分享了读书心得,现摘录如下。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大有可为
□ 作者 陈义华 市政协专职常委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就做好新形势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谈几点思考。
对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新认识
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政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政协丰富履职形式、活跃履职实践的有效途径。社情民意是政治协商的客观依据,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参政议政的实践基础。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贯穿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体现于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各个方面,可以密切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之间的联系,可以及时转化政协各种会议活动和其他经常性工作的成果,从而拓宽履职渠道,增强履职合力,提高履职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准确把握社情民意信息的概念和工作定位
所谓社情,就是社会的基本情况,即动态的社会中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民意,就是人们面对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思想和情绪,包括群众的愿望、呼声、要求,对某些事件的反应,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意见建议等。信息,即有序的数据、且能够对接受者产生影响的数据。也就是,经过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对此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够供决策参考(影响决策)的社情民意,就是我们所说的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基础,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汇集、反映社情民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建议
努力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健全信息选题策划机制,定期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共同研究制定信息收集报送的重点选题,努力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健全信息分析提炼机制,依托政协信息特邀委员、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方面的力量,加强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健全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同党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社情民意信息进入党政领导机关办文办事程序,跟踪了解并及时反馈信息的采用情况、处理意见、有关批示和落实情况,切实保护信息反映人的积极性。
切实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全局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完善信息特邀委员产生办法,完善以委员为主体、以党派为骨干、以专委会为依托、以界别为纽带、以区县政协为基础的快捷通畅、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开展分类别、多层次、有主题的信息采编培训,强化工作的分类指导。加强工作机构建设,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工作部门,专委会要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
考察民意功能的发展水平和趋势,最终要看其实际效力。从长远说,充分挖掘人民政协民意功能的潜力,提高人民政协民意功能的实际效果,值得我们下更大功夫去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大有可为。
阅读带给我们的美好酬劳
□ 作者 冉冉 市政协常委、市作协主席
如何理解阅读?我浏览了若干资料,发现不少谈阅读的文章或演讲都喜欢袭用一个流布甚广的阅读分类法,即所谓的“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这个分类的褒贬很明显:“非功利性阅读”是好的,“功利性阅读”不好。前者境界高,后者境界低。我疑惑:这样的分类依据何在,怎么定义?
功利性阅读,狭义地理解是为了功名利禄(古人的“颜如玉”“黄金屋”)而读,宽泛点则是指为了某种具体用途、短期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比如工作或研究项目需要等。非功利性阅读,感觉定义语焉不详,大致可理解为信马由缰、没有具体目的的兴趣性、娱乐性、消遣性阅读。但我想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功利目的的阅读,这个分类难以成立。
且不说人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读者的阅读动机千差万别,仅就对动机的“定性”而论,已有“诛心”之嫌。举个例子:巴尔扎克是世界小说巨匠,其系列长篇《人间喜剧》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之誉。假如我们刻舟求剑,他写作的动机目的恐怕就很难“高尚”“正确”。他因经商失败欠下大额债务,不得不“卖稿”还债谋生——每天多达18小时的超负荷工作,庞大的写作量,透支拖垮了他的身体,以致51岁英年早逝。又如中国当代作家中,阎连科说他当时勤奋写作是想调到北京;莫言则在《我为什么写作》里坦承,最初的写作是为了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作家的表达或许不乏自我调侃成分,但从中至少可以发现,无论写作阅读还是从事别的工作,其动机目的都不大可能单一纯粹不食人间烟火。更为重要的是,写作动机高级或低微,跟写作成果的优劣并无必然联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读一万本书,过一万个不同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的所见所闻,心心念念,都储存在生命的仓库里,随时间、年龄的推移,这些似乎零散琐碎无关紧要的点滴,慢慢都会在你的面容、肢体、性情、嗜好、行为习惯上体现出来。每个人身心最终的塑形都来自你先天、后天的习得收藏。我们见闻品尝、纠缠分辨、判断谋划的一切,都会经由生命的储藏对自己发生作用。不同在于程度深浅作用方式不同,得到的利益影响大小隐显的差别。
投资大神巴菲特的搭档芒格有言,“在我接触到的所有聪明人中,没有一个是不爱读书的。”通过阅读让自己变得聪明,是一种强烈的功利性。
创立Facebook的扎克伯格给婴儿读《量子力学》,说希望以此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让他从小就拥有与众不同的思维视野。功利性目的性都很明显。
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人生,不必说是一种功利的收获。通过阅读发现享受平淡生活平凡人生的快乐幸福,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功利的收获呢?
以个人的切身体会为例,很确定的一点就是,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写作,也不会是现在的自己。这个阅读的功利性也是确定的。
我刚完成的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是2011年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任上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做过《关于加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保护》等全国人大重点督办的建议。同时也关注调研过失眠抑郁的亚健康人群,然后有了小说的初步构想。这次写作异常艰难,最初我并不知道它应该是怎样的形貌和内涵,只是希望写出一个应然的理想世界,有痛苦也有欢乐,有绝望也有救赎和希望。因为准备并不充分,遂沉下心来阅读浏览了一批心理学、哲学、政治经济、宗教、文学方面的经典,包括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尼采、朋霍费尔、史怀泽、雨果、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当然还有社会时代这本大书。期间中国作协又给了我深入生活的机会,行走渝东南山区。我最终确定要写出一个人及其特定时代,她的生死爱欲和精神成长:这个重度失眠抑郁症患者,由轻生自弃到博爱利他,城乡生活的众生相、时代社会的画卷由此展开。这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四期选发,《十月》杂志三期首发——对重庆作家而言这还是首次。这很大程度上都是阅读带来的酬劳。
“我的心灵凝视着真理”
——读《恩格斯画传》
□ 作者 李斌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20年11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重庆出版集团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纂的《恩格斯画传: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版》(以下简称《恩格斯画传》)。这本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确凿的史实、完整合理的结构、简洁流畅的表述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立体地反映恩格斯的生平事业、理论贡献和崇高风范。
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恩格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自我牺牲、勇毅的斗争精神、崇高的人生选择,时时给我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让我受到极大的教益。
矢志不渝为劳苦大众解放而奋斗终身,体现出恩格斯坚定的理想信念。恩格斯出生于名门望族,他毅然决定在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上同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拒绝金钱、权位和资产阶级享乐生活的一切诱惑,矢志不渝地将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他在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深刻揭露和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实地考察中,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逐步升华为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从而自觉地与这个阶级融为一体。通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勇敢的社会实践,恩格斯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得到提升和转化,熔铸成革命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在斗争历程中,恩格斯一再遭到反动当局的威胁与迫害,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和诋毁。然而,所有这些压力都没有能够撼动他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主张。恰恰相反,在千磨万击的逆境中,在千难万险的斗争中,恩格斯实现了他在青少年时代萌生的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初心。
坚决树立马克思权威、捍卫马克思主义,体现出恩格斯勇毅的斗争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锻造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恩格斯则在许多关键领域创造了辉煌业绩。然而,对于自己卓著的贡献与成就,恩格斯终其一生从未在任何场合进行过详细说明。他总是反复强调马克思的远见卓识和丰功伟绩,颂扬马克思的天才、付出与贡献,刻意树立马克思的领袖地位和领袖权威。马克思逝世后,曾经有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从各种角度来诋毁马克思、攻击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也出现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为捍卫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恩格斯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斗争,竭力维护马克思的权威和旗帜,坚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他的做法体现了极为可贵的科学态度、历史远见和大局意识,同时也折射出他的无私品德和高洁情怀。这种坚持底线思维意识,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妥协、不退让,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真理、自强不息、负重前行,体现出恩格斯崇高的人生选择。正如韦建桦同志在《恩格斯画传》序言中所总结的那样,恩格斯在青年、盛年、老年做出了三次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这些选择,构成了恩格斯人生历程中最富传奇色彩、最具哲理意蕴的篇章。1839年,19岁的恩格斯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的心灵凝视着真理/我的脚步追随着真理/我不怕烈焰,不怕利剑/我怎么会彷徨犹豫?/我怎么会退缩不前?”这是他的青春誓词,是他终身坚守的行为准则和至死不变的赤子情怀,也是他壮丽人生的生动写照。人的一生是在各种选择中度过的。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公与私、是与非、义与利等重要关键问题上作出的选择,不仅反映我们的品行和人格的高下,而且决定我们的前途和人生的成毁。正是在这些方面,恩格斯为我们提供了无比珍贵的启示。
有“团队”的地方就需要“教练”
——读《高绩效教练》
□ 作者 杨世兴 市政协委员、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智汇能源执行董事
“有团队的地方就需要教练”,这是我读完《高绩效教练》的心得。
这里的“教练”不是体育教练,而是借用体育领域“教练”这个角色的特点,团队领导者以教练的方式引领,而不是通过指挥和控制来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组织的发展。
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个人发展同组织团队的关系与态度,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关心个人薪酬、待遇职位等外在的物质层面,年轻一代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被欣赏和尊重等精神层面,乃至包括使命、愿景等层面。“胡萝卜+大棒”的管理和激励模式越来越不被年轻一代接受。
当今社会不断催生新业务、新生态、新知识、新理念,团队领导者不可能全知全会,更不可能掌控一切。英雄式、指挥官式的团队领导早已满足不了现代组织发展的需要,导师型的领导者也只能在他擅长的有限领域发挥作用,现实要求团队领导者尽可能成为教练型领导。“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教练型领导者帮助“选手”消除内心障碍,挖掘团队成员内在的潜能,实现自主责任感,从而创造前所未有的业绩。
教练式的领导者最大的特点是面向未来,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的错误。指责引起防卫,防卫降低觉察力。教练聚焦的是启发、激发和挖掘团队成员的潜力去解决问题,正因为教练式领导风格是面向未来的,所以可以实现正反馈,可以有效避开团队“指责文化”的坑。
实现激发潜能的技能则是以“有效提问”替代传统的指挥官式的“命令”或者导师式的“指导”。“有效提问”的关键是“开放式的提问方法”,不断问出开放性的问题。《高绩效教练》这本书提出的GROW模型,系统地总结了提问的角度和方法。正是这些开放式的提问,管理者从“告知”到“提问”的转变,一方面克服了领导者不是面面俱到万能者的局限,另一方面激发了被教练对象的潜能从而实现“赋能”。
至此就可以回答“教练是什么”这个问题。教练是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天赋潜能和职业潜能。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言,“20世纪管理学的最伟大贡献是将行业工人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而21世纪管理学的挑战则是如何将知识员工的生产力提高50倍”。这就要依赖于以激发人的潜能为中心的新的领导风格。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他的任务和使命很明确——完成工作、培养员工。但现实中“时间与成本”的压力往往极大限制了管理者,能完成工作就不错了,要培养员工是很奢侈的愿望。教练式领导能够带来双重效果。当然,教练不是万能的,除了教练自身的水平,教练的成果主要取决于被教练对象的真诚意愿和全力投入。
在接触、学习和运用“教练”的过程中,我在企业尝试组织了《高绩效教练》读书会,每周三下午5点半到7点,在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8次团队学习。我切身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状态和能量状态的积极变化,感受到了团队成员工作成效的提升和愉悦感,也感受到了作为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更加亲密的合作关系,以及自身能力和信心的提升。在这种状态下,不论是团队成员还是领导者,也都更有勇气和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从中国文化精神中领悟当今时事
□ 作者 凌虹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原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读书是我们一生必做的功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鸿篇巨著。在这优秀文化体系的海洋中,有无数的珍珠值得我们去采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国政协也于2020年启动了委员读书活动。自政协开展读书活动以来,书香溢满政协,政协委员书卷常开,饱食精神食粮,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前不久,我也读到了一本好书——《中国文化的精神》。该书作者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许先生从一般普通民众的角度即安身立命、处事为人的日常生活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历时五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沉淀和结晶。无论是《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还是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彩纷呈。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封闭的生态环境下,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化历时五千年的沉淀,从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以及思维方式、心理倾向,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今天依然相通相袭。《道德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的辩证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方方面面2000多年。中国人求同存异、海纳百川,才有各民族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延绵不断、源远流长,在当今发扬光大。《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现。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大同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2-04/26/content_1034195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侧记
>>下一篇:同心共筑“书香政协”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