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凉水岸:红色印底上的绿色守望

发布时间:2022-06-0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王福建
在延长县雷赤镇有个叫凉水岸的行政村,位于延河与黄河交汇地带,隔黄河对岸便是平渡关,属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155户人家的土窑洞散布在几个巨大的阳湾里。这里有别样的地理地貌、壮美的黄河风光,有原生态的古朴村落、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有唱不完的信天游、船工号子,有红色的革命文化……
延安时期的红色驿站

  1937年2月,彭雪枫在山西吉县、平渡关各开了一间铺子,又在太原西肖墙北二府巷3号建立春和申商店,形成购销网络,把山西的布匹、面粉和小米源源不断运往陕北,有效解决了陕北红军物资供给短缺的问题。
1938年3月,萧军由山西吉县只身从平渡关渡过黄河,经凉水岸前往延安。同月,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所在的吉县遭到日军进攻,师生被迫来到平渡关时,望见凉水岸一侧红旗猎猎。当时八路军在凉水岸驻有一个连,这些红旗都是八路军河防部队所插。经过联络,八路军派出两只渡船,用了4个多小时,把1500多名师生转运至凉水岸。其中有四五百名师生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鲁艺学院,不少人成为党的优秀干部。
1944年5月31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百余人骑马到达平渡关,西渡黄河,抵到凉水岸,当晚在农户家吃饭住宿。6月1日,王震率领陈家康、马寒冰和警卫人员迎接记者团前往延安访问。此后,中外记者在陕甘宁边区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参观考察,并通过他们所写的文章和书籍向世界介绍了延安的真实情况。
延安时期,凉水岸这个不为人知的黄河岸边的小山村,成了晋陕贸易运输通道上的红色驿站,更成为进步青年和中外记者奔赴延安的红色驿站。
阻击日寇西犯的河防战场
凉水岸作为黄河岸边的重要渡口,有过商船往来、商贾云集的美好,也曾有过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惨烈。
1937年太原失守后,日寇兵分数路直逼黄河东岸,将战火烧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家门口。边区迅速组建河防部队,在北起府谷、南至宜川的千里黄河上构筑起了保卫我西北大后方——延安的钢铁长城。黄河保卫战打响后,凉水岸成为阻击日寇西进的重要河防战场。
1937年12月31日,日军300多人在凉水岸对岸的平渡关强渡黄河,我警备五团二营向其发动猛烈射击,毙敌200多人,我军随后乘胜追击至山西大宁县城一带,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1939年1月1日,日军第20师团兵分三路,每路千余人,企图在马头关、凉水岸、泥金滩渡口强渡黄河。日军首先向我河西阵地猛烈炮击,并派10架飞机空投毒瓦斯弹,并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强渡。当敌人渡到河心时,我守备部队一齐开火,毙伤敌一部。随后几天,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在河东一带不断袭扰日军的辎重和增援部队,三处日军不得不退去。
1939年6月4日至6日,日军2000余人在20门大炮和10架飞机的掩护下,分两路向我马头关、凉水岸河防阵地发动进攻。我河防部队采取隐蔽待敌、半渡而击的战法,使日军强渡黄河的企图未能得逞。马头关、凉水岸一役共毙伤日军80余人。
如今,在凉水岸村的黄河畔上,当年河防部队为防御日寇进攻而修建的河防工事依然残存。山坡上几个相互串联的防空洞,人可弓身通过,整个工事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通过瞭望口观察,凉水岸渡口两岸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延安有名的花椒专业村
1992年秋、1993年春,凉水岸村村民冯江响应县上提出的“围绕林业办农业”号召,在承包地里自发栽植花椒树苗。1994年,当地不少人在承包地里开始兴建花椒园。1995年,花椒面积过千亩。1998年底,花椒面积增至1680亩。
花椒树一般五年挂果、八年见收。2002年,凉水岸村第一轮栽植的600多亩花椒开始产生经济效益,这些栽植了花椒的村民再也不缺零花钱,家庭经济也活泛多了。
2003年3月的一天,凉水岸人聚集在村广场,群情激奋,在凉水岸挂点帮扶的县委领导带给大家一个好消息:县上扶持凉水岸村栽植2000亩花椒,苗木免费,还可优先享受国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政策。
兴建花椒园,最难办的是挖鱼鳞坑。黄河沿岸多是胶泥地,土质硬,一家人一天挖不了几个鱼鳞坑。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干部突发奇想:地这么硬,为什么不试一试用爆破的方法挖鱼鳞坑呢?说干就干,村上马上买回炸药,用钢钎在胶泥地上先戳好洞,再装上炸药,然后进行爆破试验。结果一试,一炸一个坑,恰好够栽一棵花椒树苗,大小合适得很。于是,一炮引发百炮鸣,咚咚咚的炮声,炸出了人们脱贫致富的满满希望。截至2017年,凉水岸村栽种花椒5600亩,总收入506万元,人均收入1.1万元,成了延安远近闻名的花椒专业村。
凉水岸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继明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现如今的凉水岸绿水青山,村民收入多了,生活环境好了,村里通上了班车,网络也都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村民都是通过快手、抖音平台雇人摘花椒。村党支部原书记冯斌接过话茬说,他生在凉水岸长在凉水岸,从小看着黄河从村边流过,现在生活这么好,他哪里也不想去,他对黄河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他也相信凉水岸人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作者单位:延长县地方志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xxyd/wscq/463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