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在文学经典中感悟精神力量 ——读《中国文学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2-06-29 来源: 四川省政协委员会办公厅 作者:佚名

  文学即人学,是人类独有的艺术和智慧。《中国文学课》作为一部“先声夺人”的图书,其前身是由长江学者陈思和领衔,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为主力,携手王蒙、莫言、余华、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推出的有声课程《中国文学大师课》。此后,课程团队在音频课的基础上又经过精心打磨,并增加了若干音频中没有的篇目,于2020年出版了这套纸质版的《中国文学课》。

  在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我的注意力就被它完全吸引了。《中国文学课》并没有叙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而是截取了其中一段——以鲁迅为旗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当代文学史,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讲述以“五四”精神为向导的新文学、新传统、新人生。全书在编排上很有新意,既没有按照历史顺序,也没有按照作家作品的老套路,而是另辟蹊径,从100部经典名作(篇)中归纳出诞生、童年、青春、女性、爱情与婚姻、在路上、困顿、生活的艺术、人性深处、超越生死等十个人生主题,并按主题分类讲述文学与人生的故事,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每每阅读此书,就宛如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眉目俊朗的少年,从青春走到生死边缘,从现实的困顿到人性深处的探访。同样,全书在内容的选择上也用了心思,赏析的篇目涵盖了鲁迅、沈从文、萧红、周作人、金庸、路遥、老舍、巴金、张爱玲、白先勇、王小波、食指、舒婷、莫言、王安忆、严歌苓等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读这些作品,犹如置身于“名家讲堂”,在《呼兰河传》里,可以看到萧红如何在命运的粗粝中找寻童年的温暖;读懂《围城》里在女人身边周旋的方鸿渐,他人生中真正的围城并不是婚姻;刘慈欣的《三体》则把我们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空尺度,考验人性与道德……作者将这些经典名作,从教科书的刻板模式中解放出来,放回到十大生命主题之中。这样的解读,不仅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文学的方法论。此外,每个故事由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带有其深层的含义,而正是专家们的分析才让读者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含义。正如郜元宝教授对鲁迅的《补天》的讲解中所言:“创造人的神已经死了,希冀神灵解脱人类的时代已经远去。然而在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在人类共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危机中来看,更高位置的‘神’是需要存在的,这个神的名字叫精神。”精神不死,现实的困顿与劫难就有安放的去处。文学中,有人的精神。中国文学中,有中国人的精神。相信每一位读者在读过这本书后,都会对“理想”“精神”“信念”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作为一个影视文艺工作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学经典在影视作品中的“母本”作用,使之更好地贴近时代的脉搏、贴近火热的生活、贴近人民的心跳?文学经典和影视作品的联姻是优良传统,从早期《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的改编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人世间》《风起陇西》等由当代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双向驱动,深刻反映了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也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在新时代的文化生活版图和现代传播格局之中,影视文艺创作唯有主动同众多艺术门类、文艺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才能不断播撒下文学的种子,绽放出更多绚丽的文艺之花。

  (寒 露)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副主席,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1932bc00181a978682c00c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