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市政协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展现责任担当,市政协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今年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议题之一。为让建言更有深度,今年3月至5月,市政协组织委员兵分五路,开展调研视察。
带着思考、带着建议,6月14日,在市政协召开的五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会议上,与会常委们围绕“严格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种业振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5个方面进行分组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发出政协好声音。
推进种业振兴:培养农业“芯片”解码人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6月14日下午,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第一专题组讨论会场,如何振兴种业、打好种业翻身仗是常委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王建秀作为小组召集人之一,用一场关于种业的科普知识拉开了讨论的序幕。她以重庆主产的水稻、油菜、玉米等常见农作物为脉络,向与会常委们全面介绍了我市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王建秀介绍,目前重庆大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培育了许多优势品种,但这些品种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她认为,要实现试验示范种植的成功推广应用,还需要培养更多农技推广人员,在大规模种植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实现单位亩产提质增量,切实对农业企业和农民起到示范效应。
为了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难点、痛点,市政协常委、民建重庆市委会一级巡视员杨亚丽会前向扎根一线的农业专家学者们请教,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做足“功课”。“要去除阻碍农业种业振兴的不利因素,充分激发我市广大农技工作者‘兴农爱农’热情和潜力。”杨亚丽建议,加强涉农高校对农村地区的招生倾斜,定向培养人才,制定涉农人事特殊政策,逐步壮大农技人才队伍。
“种业振兴要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样振兴?”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主任陈渝连续提出三个问题,让与会常委们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思考如何答好这些问题。陈渝认为,重庆应该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精准发力,突出重点,着力发展适宜本地种植的优势种质资源。面对“谁来振兴”这一问题,陈渝表示,应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在市场推广上的优势,涉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种业创新上的科研优势,在各展其长的同时也清晰解答了怎样振兴的问题。
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岱良则从种业监管角度出发提出,针对目前种业市场中存在的制假、售假现象,应加强对种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程 卓)
推进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6月14日,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第二专题组协商现场,常委们围绕“推进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建言。
“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对产业布局、特色品牌、支撑体系等做好科学规划,编制出台重庆市加快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专门规划或实施意见。”市政协常委、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张健建议,要重统筹、重引导、重实效,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发挥政协委员作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指导,广泛宣传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有关政策信息,大力宣传现代农业先进理念、惠农政策、典型案例。
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唐双福认为:“我市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加快,重点链初具规模、区域特色链条形成,但冷链仓储设施短板仍然存在,成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的障碍。”他建议,补强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短板,建好三级节点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对供应链的统筹规划,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支持配套,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技术、融资服务指导,做好全程全链全域服务工作。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升级。”在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吴秋鸿看来,发展优质品种,做强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不失为一种策略。她认为,要加强涉农主体的链接、联合、资源共享、功能互促、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关于产业规模效应的发言,引起了市政协常委、中石油重庆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蔡向阳的共鸣。他建议,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壮大川渝农业产业园区集群,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扩大区域性特色农业产业联盟,建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努力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优化产业布局,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市政协常委、重庆庆瑞实业集团董事长刘庆瑞建议,大力促进新兴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积极推动三产融合,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乡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要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加大对全产业链的政策资金支持”“加大下游产业发展,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协商现场,“金点子”不断,真挚建言碰撞出智慧火花,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调研,以高质量建言成果助推我市完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记者 秦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创新应用
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6月14日,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第三专题组,市政协常委们围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热烈讨论、积极建言。
“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的是成果转化运用,要注重小批试验、大批推广。”市政协常委、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公司26所研究员张巧云率先发言,她建议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所的门类及技术力量优势,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在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她认为,“农业科技发展不仅需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推广人才,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作用,做好人才梯队建设。”
针对重庆山地丘陵为主的自然条件,市政协专职常委刘文贤建议,加大丘陵山地特色农机研发力度,大力引导摩配产业与丘陵农机产业相结合,制造小、精、巧农机装备,开展农业机械化工程创新攻关。市政协常委、万州区政协原副主席徐素环建议针对重庆丘陵山区使用场景及特色产业所需,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再创新的形式,研发生产出适合重庆丘陵山地应用场景的农机产品。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市政协常委、渝北区政协原副主席夏小敏建议,深度整合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高等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等科技资源,加强我市农业类大学、农科院校、创新中心与国际国内一流农业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同时,她还呼吁以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目标,以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聚焦农业领域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技术在涉农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格局,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涉农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针对农村科技创新进展较慢问题,市政协常委、重庆科技学院原院长尹华川建议,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完善科研合作创新体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强化农业政策精准保障,有关政策要向创新型产业、企业倾斜”“加快解决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打通农业科技创新专业人才流向基层农村的通道”……观点在坦诚中凝聚成共识,问题在直言中寻找到解决路径,大家纷纷表示,接下来还要继续深入调研,持续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记者 程颖)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研发适合本地的农机器具
重庆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不平。1亩以下的单块耕地占了80%左右,15度以上坡度的土地占了60%左右。对此,6月14日,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分组协商讨论时,第四专题组围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意见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江涛以水稻种植为例算了一笔账,如果耕地、播种、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都实现机械化,那50万亩的稻田,就能节约2.5亿至3亿元的支出。“节约支出就等于增收。”江涛建议,要让各种农机补贴到位,补齐农机器具在研发、生产、推广等方面的短板。同时,大力进行宜机化农田改造。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却落后于社会发展。” 市政协专职常委谭净注意到,目前农业机械化虽然覆盖面广,但由于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研发大多停留在仿制、改装上。他认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必须依托科技、人才,不断强化科研机构和研发平台的作用。
市政协常委、江北区政协原副主席张亚兴提出,要用工业化的手段解决农业问题,农业机械化要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重庆是装备制造业中心,有着良好的工业基地,面对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一部分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转型生产农机,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的作为。同时,由农机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社为农业机械运营、维护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规模化生产。
重庆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型机械,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参会的市政协常委们认为,首先要有良田,除自然形成的良田之外,要加大力度进行改造,让田土适宜机械化;其次要有良种,把种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受制于人;再次要有良机,要研发一批轻量化、小微化的农机器具,让机械适宜现实条件;还要有良技,通过职业院校为现代农业培育出一批能操作机器人、无人机、懂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记者 邓永宏)
严格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激发耕地内生动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关键。如何守牢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6月14日,围绕这一问题,市政协常委会会议第五专题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常委们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在参加了针对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前期调研后,我注意到我市仍存在农村道路建设标准较低、影响农产品运输,农田灌溉设施配套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市政协常委、渝中区政协副主席乔宏建议,组建市、区县、乡镇三级耕地保护工作专班,全面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责任,推动形成全社会耕地保护合力。同时,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协调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设施建设,提前谋划设施农业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们的耕地质量提升主要集中在对农田进行‘小改大’‘坡变平’的‘外观’改造上,还应更加重视提升耕地自身生产力。”市政协常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李航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利用秸秆还田等方式,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计划,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实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计划,不断提升我市耕地质量。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市政协常委、市档案馆馆长李华强的认同。“提升耕地质量就要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李华强介绍,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了土壤污染,也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此,他建议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提高用肥的精准性和利用率,鼓励农民多使用绿肥和农家肥;同时积极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
在确保耕地面积、提高土壤质量的基础上,如何激活耕地保护的内生动力?“撂荒地、非粮化耕地的大量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种植粮食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够高。”市政协常委,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程武彦指出,当前我市农田亩产低于全国水平,农产品经济效益较低等因素都是耕地流失的重要原因。他建议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升农作物产量。此外还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农业,从而提升粮食种植经济效益。
“严格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件长期性工作。”与会市政协常委们达成共识:相关部门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对我市土地资源进行精细调研后,根据各区县土地质量情况,科学细致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处理好耕地保护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激活耕地保护内生动力,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命脉根基。(记者 陈钰铃)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2-06/23/content_1037125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