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浮图关崖壁上的初心

发布时间:2022-07-14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作者:佚名

  在浮图关的崖壁上,巍然镌刻着一行大字——“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这是1950年1月,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进城之初,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的执政理念。70多年后的今天,浮图雄关依旧,浩瀚长江依旧,“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已成为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留给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遗产,鞭策着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们。

  表初心,人民城市人民建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形势下,以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领导西南各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稳定市场、物价,整顿财政金融秩序,调整工商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肩负解放西南、建设西南、发展西南的重任,邓小平心中想得最多的是“人民”。早在进军西南的途中,邓小平就告诫全体准备进城、接管重庆的干部:“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将来”“我们党是依靠劳动人民,替劳动人民谋幸福的”。

  1949年12月8日,邓小平与刘伯承一道进驻重庆。40多天后,在邓小平的主持下,西南局作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重大决策,召开了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产生了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会上,邓小平豪情满怀地说:“不用怀疑,人民的新重庆是会在重庆人民团结的基础上加速地建立起来的。”不久后,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上,他再次强调:“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

  “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最简洁明了的阐释,是邓小平和西南局执政理念、施政纲领的公开宣示。为了表示决心和魄力,在浮图关的崖壁上还刻下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几个大字。

  振工业,发展面目一新

  1951年8月,重庆举办了第一次工业展览会。展览会的地点设在大田湾,各种彩旗挂满跳伞塔,邓小平亲自出席开幕式 ,同时还为展览会题词——“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展览会上琳琅满目,以前很多制造不了的机械都纷纷亮相。量具中的标准方块,测量能精确到万分之二毫米,达到了国际标准;平面磨床的精度达到千分之十三,超过了国际标准;其他还有风动工具,如凿岩机、风镐、风铆、风铆锤、空气压缩机等。展览会上,还摆了许多用国产炭黑制成的轮胎。令人振奋的是,西南地区的工人利用国民党统治时期被抛弃的旧设备,发挥出新的生产能力,如“一零一厂”的轧钢轨机,重庆轧钢工人把它修复,并将轧出来的钢轨铺设在成渝铁路上,这是我国第一次用自己轧制的钢轨铺设铁路。

  整个展览分为钢铁、机械、铁路、电力、矿业、轻工、纺织、化工8个展馆,755个公私营企业单位,共同见证了解放初期西南地区工业恢复和发展的速度,以及西南工业发展的奋斗成果,鼓舞了全西南人民为建设新中国不断努力的斗志。

  修铁路,圆百年川人梦

  恢复和发展交通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面对交通梗阻、工厂难以开工和工人失业严重等问题,邓小平主政西南作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就是向中央反映四川人民的心声,“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

  成渝铁路发端于清末,整个民国期间多次尝试未果,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西南军政委员会动员10万军民参与成渝铁路建设。成渝铁路修建过程中,机械设备极为缺乏,筑路军民凭借钢钎、铁锤、扁担、竹筐、炸药等简陋工具,夜以继日,勇克难关,共挖掘土石方1460余万立方米,砌御土墙15万余立方米,开凿隧道14座,修建大桥28座、小桥189座、涵洞446个。1952年6月13日提前完成了铁路正线505千米的铺轨工程。

  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典礼在成都和重庆两地举行。贺龙和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分别在成都和重庆主持盛大的通车剪彩仪式,邓小平出席通车典礼。

  成渝铁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成渝两地的交通状况,为沿线矿产资源、城乡产品开发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建礼堂,立铸人民的殿堂

  进驻重庆后不久,中共西南局就决定建造三座重要的公共建筑,其中以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后改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第一要务。1950年的一天,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亲自召见张家德等建筑师,商讨建筑的设计施工事宜。

  实际上,鉴于“当时整个西南大区一级党政群机关经常苦于没有能够容纳较多人数的集会场所,而且在招待外宾和过往干部的住房也经常感到困难”的情况,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拨款200万元,利用马鞍山和蒲草田的40亩荒地,加上新征的50余亩土地,建设一座能够容纳4000人以上的大礼堂,并附设一个招待所,以满足需要。

  张家德当时在新组建的国营西南建筑公司设计部当组长,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集中国传统建筑之大成,采用全新的组合方式,建构一座西南人民“共商国是”的“人民圣殿”。他设计状如天坛祈年殿的圆形三重檐攒尖宝顶作为中心礼堂的“皇冠”,将形似北京天安门面阔九间的两重檐歇山屋顶的“步云楼”置于入口大厅的上方;而突出于前的南北翼楼既“具有故宫午门的架势”,又如巨人张开双臂,迎接前来开会、观演的人们。

  难能可贵的是,张家德将规划、建筑与地景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和设计,将山地建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也把“人民圣殿”的雄姿推高到顶峰。在体量组合、功能布局、空间调度、动线安排和结构技术方面,他更多地借鉴了西方建筑的经验,但在文化表达上则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语言,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用民族建筑形式谱写出一曲壮美赞歌。(作者 戴伶)


原文链接: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2-07/14/content_1038329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