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食“荷”消暑

发布时间:2022-08-10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荷作为夏天最常见的观赏作物之一,食之,似有焚琴煮鹤之嫌。可夏天食欲不振之时,人们实在难以抗拒来自莲子、莲蓬、莲藕、莲叶、莲花的诱惑。

  荷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与古老的蕨类植物一样,被誉为“活化石”。在西周初期人们食用的40余种蔬菜中,藕便是其中之一。《周书》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这样定义荷:“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说文解字》谓:“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我国最早诗歌集《诗经》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的描述。荷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踪迹遍布我国东西南北的湖泊沼泽,由荷衍生的传说、故事可谓车载斗量。

  江南山水,撑得起“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也养得出“琼液疑含阆苑霜”的“荷菜”,造就“小暑吃藕”的习俗源远流传。夏吃荤后食荷,它便若苦瓜,发挥着解腻之特效。滋滋冒油的荷叶粉蒸肉,因荷的收敛,变得齿颊生清香,成为酷暑一道令人食欲大振的补益菜;筒子骨炖莲藕,既可改善肠胃疲劳,又能减少肠胃对油脂的吸收;吃牛肉上火也不用担心,一盅莲芯菊花茶下肚,“火”灭心甘。故而,古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夏吃“荷”的诗词。北宋大文豪苏轼咏:“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南宋文学家杨万里赞:“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明代诗人于慎行叹:“冰丝欲断鲛人缕,琼液疑含阆苑霜。”浑身是宝的荷,既可“瑶席乘凉设”,更能“下肚暑气消”。

  荷根(莲藕)可烹佳肴,鲜荷叶同样可制美味。家乡人喜欢用鲜荷叶煲粥,粥呈淡绿色即揭去,粥水荷香盈口;北方人熬粥关火后调入荷叶汁,苦味突出。什刹海是北京赏荷胜地,光绪年间此地所售荷叶粥名声遐迩。据传,慈禧太后夏天爱吃的小吃“荷花糕”,做法考究:采摘新鲜荷花,精选花瓣,浸于鸡蛋调和的面粉里,尔后用油一片片炸透,制成甜咸两种不同口味的消暑小吃。仅听之便让人馋涎欲滴。

  荷梗入馔,古人早有妙招。唐文学家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前集卷七说,唐代雅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历城北使君林”,便将荷叶连着长梗折下,架在砚盒上,准备美酒二升,用簪头刺破蒂芯,“令与柄通”,酒一倒入就顺着荷叶梗内的小孔流下。此时,含着荷梗端头,用力吸吮,酒便带着荷叶独特的清冽芳香入腹,“香冷胜于水”,十分祛暑宁神。浪漫的唐代文人还美其名曰“碧筒酒”。

  洁白圆润的莲子更是消暑佳品。汉乐府《西洲曲》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美女们用莲子谐音“怜子”述说自己的衷情。而解花语的大文豪苏东坡的《莲》为我最爱:“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刚刚剥出的莲子,通体洁白、粒粒饱满,宛如一颗颗硕大的珍珠,一颗下肚,口舌生津;莲子晒干后,抽出莲子芯,用来泡茶,可清心去火;莲子炖煮着吃,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富含氨基酸,不失为夏季养心益肾的精品。

  荷是中国诗人、画家偏爱的题材。因它“入诗”“入画”,“波光映照,韵姿轮舞,香气随烟轻吐。”“鱼羞隐底,蝶惊避辱,道岸群芳暗妒”,实乃玉洁冰清、美不胜收,无论吟“荷诗”、展“荷画”,总是令人想起江南六月天,想起头戴荷叶坐在池边剥莲蓬的女孩,想起沐荷风食莲藕的惬意,顷刻间便凉意沁人。

  (赵柒斤)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1932bc001823ed79a65080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