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感与分寸感 ——读《凉山纪》
何万敏的一部人文地理笔记——《凉山纪》,放在我的书房已经有些时日了,断断续续地阅读不下五次。虽然每次都没有坚持一次性读完,但它对我的吸引力一直都在。在最近几年兴起的城市传记“出版热”中,这类以“硬核”地理知识普及为主、人文知识为辅,再夹杂以写作者文学情感的“城市传”,实在可以说得上汗牛充栋了。坦言之,在先前五次翻阅过程中,我并未在何万敏的叙述里,找到和其他同类城市传记相比“特立独行”的个性所在。
直到今年的端午假期,我走进尚在修复中的建昌古城。登上建昌古城的大通楼,走过安定门和建平门,才猛然想起,何万敏在《凉山纪》的“凉山·古道”这一章里,特别用心地写到了建昌古城。他那起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登相营、过清溪古道和海棠镇,出会理城而至建昌古城的田野考察点位设计,使建昌古城成为这个篇章里的压轴而非起首,的确显示出了一种只有生长其间的子民才能拥有的强烈的方位意识:西昌是凉山的行政中心,而建昌古城无疑便是西昌的中心。但地理和人文以及文学考察上的方位选择,如何从客者视觉去中心化然后达到主体意识上的中心化目的,这中间的方位感把握,的确颇费思量。再将《凉山纪》和其他同类型的“城市传”作品相比较,这样别具匠心的方位感,便更显突出了。
但《凉山纪》显然不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城市传”。它需要叙述的地域太宽太广,地理特征太多元太复杂,很难聚焦于一个点,这就决定了《凉山纪》的叙述难度,远在那些标准的“城市传”之上。何万敏的书写,体现了很好的方位感:既在行政区划内,又在行政区划之外;既以西昌为中心,又跳出西昌这个行政中心;既有顺应旅游热点的选择,又有顺从内心呼应的选择;既照顾了名人明星云端上的代言,又注意到了普通原乡人泥土里的代言。何万敏在这一组组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统一的人文地理素材的选择中,既没有陷入到邛海、泸沽湖那些目迷五色的景点的常规认知里,也没有沉湎于美姑的牛牛坝和甘洛德布洛莫的小视野传奇。他跳出了对历史的高度依赖和泛泛化的地理普及,以一个地区一个主体的叙述策略,依序走进,次第揭幕,线路清晰,逻辑严密,使地理意义上广博深厚、镜像繁复的大小凉山,在他笔下如同一个缩微的景区,井然的秩序感和方位感,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地理空间整合概念。
由是,行政区划意义上抽象的美姑被牛牛坝代言、会东被老君滩代言、冕宁被锦屏代言、盐源被泸沽湖代言、普格被螺髻山代言、甘洛被德布洛莫代言。何万敏强烈的方位意识和站在他者立场的提纯思维,帮助读者完成了对这片神秘土地的高度概括。而对于一个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样清晰的方位感和高度概括能力,实在太重要了。这种代言范式在方位感上给纸上神游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进入凉山的可能:他不是导游意义上的,也不是文旅宣传意义上的,而是文学意义上的、个人情感和记忆之上的,更是向往和期待之上的——当那些普通人难以抵达的美丽秘境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它给予读者的行走向往和期待,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传播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何万敏在《凉山纪》中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方位感,已经展示出了作为类似“地区纪”叙述标准的价值。
《凉山纪》更宝贵的,还在于叙述的分寸感。从我的职业经验和阅读感受来讲,它更像何万敏深入大小凉山地区采访的手记,在真实性基础之上,倾注了作者对原乡的深情厚爱。但是,何万敏的叙述是冷静、客观和理性的,他掌握了很好的分寸感,既杜绝了“王婆卖瓜”式的自恋自夸,也排除了出于自我认知不足的武断结论,更不固守于历史文献对“凉山”的传统认定,而是在坚实的行走中和沉入泥土的普通人访谈中,找到解读“凉山”人文精神和民族价值的密码,并赋予它新的思考。例如书中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样的主流话语体系,既不突兀而过重地抢历史人文和地理风情的戏份,又能在接近于俚语村言的普通人代言里,润物无声地显示出主流话语体系需要的时代命题。何万敏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的一身二任,使这种文学叙述和主流政治叙述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并保持了很妥洽的分寸感。
最为难得的是,《凉山纪》中还保持了何万敏观念认知上的分寸感。比如,他对建昌古城注意力的“点”的陈述,就颇具见识和分寸感。“尽管横断山东缘群山叠嶂、江河湍急,形成重重阻隔,但是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一直是推动人类持续寻路与探索的原动力。只要你有过在连绵的山峦或者无垠的旷野目睹道路网络般的延伸的经历,你就会对此深信不疑。”端午节当日,我登上大通楼,远眺连绵的泸山和护城河时的感受,就与何万敏在这一段里的叙述高度重合了。
在“盐源·泸沽湖”里,他讲述“被误读了的走婚”,将自己放置在批判西方“东方学”的他者立场,给摩梭人提供了表述自己的权利,这是何等的开明见识。但他并不想将自己这种见识强加给读者,而是把握了一种很好的分寸感。他希望读者能通过他的叙述,建立起对摩梭文化本质的理解:“在缺乏对摩梭文化本质理解的人看来,自己是现代的,代表着文明、进步、发达、富裕、自由、开放,而摩梭是传统、落后的,代表着封闭、蒙昧、贫穷、古老与僵化,连一点自由与开放都带有颜色。这样的结果是,摩梭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表述自己的权利,失去了话语的主动权,成为一个被描述的对象。”身为凉山人而不自认为对摩梭文化有深透的理解,何万敏在这里把握的分寸感在于,他要在这类“纪”的叙述中,给在地人和在地文化一次表述自己的权利。
越是民族的,越需要这种表述自己的权利。何万敏在《凉山纪》中呈现出来的这种叙述与观念认知的分寸感,几乎是随处可见的,这也就使这部作品呈现出来一种诚实、真实与写实兼有的品质。
清晰的地理方位感和观念认知、新闻和文学叙述上的分寸感,是《凉山纪》作为一部非虚构人文地理作品最宝贵的品质。假如“地区纪”可以在“城市传”之外,成为一个新的写作风尚,我觉得《凉山纪》的这种方位感和分寸感,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借鉴。
(庞惊涛)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1932bc0018286b4d9ef0b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医保进万家,呵护你我他
>>下一篇:用从容“幽默”生活 ——读《人生从容》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