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三代人的“安居梦”

发布时间:2022-08-27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古语云:“宅者,人之本”。实现“居者有其屋”,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件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我家三代人为例,父亲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女儿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三代人的住房条件可谓天壤之别,真正实现了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房”的华丽转身。

  父亲住了大半辈子茅草屋

  父亲和母亲结婚后,从爷爷奶奶手中分得一间半茅草屋。对于家中老屋,我至今还有印记:泥巴垒起来的土墙上,掏几个不规则的洞,中间再插上几根木棍,就是窗户,没有玻璃,也没有塑料薄膜,任凭风吹雨打。屋顶上铺的是稻草,平时最害怕刮风下雨,尤其是连日阴雨的时候,外面下多大,屋里就下多大,家中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等雨停了后,屋里还在不停地“滴滴答答”。此时父亲爬到屋顶上,在漏雨的地方再塞些稻草或麦草。

  由于经常刮大风,屋顶被掀翻是常有的事,于是我们在屋顶上压上大小石块。有时,预知大风要来了,全家出动用水桶、脸盆担水洒到屋顶上将稻草浇湿,再在四周吊上石块,以防大风掀翻茅草屋。但如果风力太大或洒水不及时,我们还是只有眼睁睁看着草屋被掀翻。记忆中我家茅草屋每年都要刮翻好几次,而放置在屋顶上的石块有时还会被风刮下来,甚至伤到人。

  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多,茅草屋不够住了,父亲便开始搭建更大的茅草屋。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修建了三次茅草屋,每一次全家老少齐上阵,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挑回湿泥巴垒墙,没有一两个月是建不起来的。刚垒起来的土墙由于还比较潮湿,须再等几个月才能入住,而泥土墙晒干后便开始起裂缝,“嗖嗖”地漏风,毒蛇、老鼠等动物经常从墙缝爬进屋里,让人害怕极了。

  更糟糕的是,风吹雨打久了,泥土墙壁淋雨后就会倒塌,而一旦遇上水灾,整个土房子大半截泡在水里,茅草屋全部坍塌,只有重新再建。那时的茅草屋里也没有像样的家具,除了几张睡觉的木床,一张吃饭的四方桌及几条长板凳外,再无其它物品。

  父亲的茅草屋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父亲过了大半辈子。其实不仅我家,那个年代村村户户都是这样。后来,随着“大包干”的推行,农民收入增加了,乡村砖窑瓦厂也多起来,茅草屋逐渐被换成了瓦房。不过,仍然是泥巴垒成的土墙。至今父亲还留着半间茅草屋,那是历史的记忆和见证。

  我从小平房到四合院

  在茅草屋住了20年后,上世纪80年代,我从学校毕业,来到城里工作。那时城里的楼房少之又少,单位临时借给我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位于一座小平房里。做饭的炉灶摆在门外,房子中间拉块布帘,里面摆张床,外面摆张小饭桌,吃、喝、睡以及招待客人,全在这间小屋里。这一住就是七、八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位给所有成了家的职工每户修了一套25平方米的四合院,一下子感觉宽敞多了。两个房间,一间作卧室,一间当客厅兼饭厅,还搭了一个小床,以便家里亲戚来时有地方睡。我和爱人还找来板材,在院子里搭了一个小厨房。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们到一朋友家去做客。朋友在一家银行工作,居住的是楼房。那年头,我们这个小县城楼房极少,只有条件好的单位才给职工修住宅楼,还通有暖气。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进住楼房的人家,眼前的一切令人羡慕。回家后,五岁的女儿问我:“爸爸,今天我们去的那个叔叔家,不仅有暖气和阳台,还有上厕所的小房子!我们啥时候才能住上那样漂亮的新楼房呀?”

  四年以后,单位集资修楼房,每家要出2万元。那时候的2万元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家里满打满算只有3000来块钱,而那个年代也没有房贷,只有靠亲戚朋友借。为了实现女儿的心愿,尽管妻子有些犹豫,我还是从东家借到西家,终于凑够了2万元。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住楼房,尽管只有40余平方米,但一厅一室一厕一厨,已经让我们很满意了。一次,我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听见她兴奋地对同学说:“我们家住新楼房了!”我的内心也甜蜜蜜的。而那时的家具再普通不过了,三人沙发、台式电脑、一个小冰箱……这套房子一直陪伴着女儿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

  

  女儿的花园式住宅小区

  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沿海城市成家立业。结婚不久,他们小两口就贷款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住房。我当时建议他们先买套小的,女儿则坚持认为还是一步到位好。女儿女婿有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首付之后,按期还房贷,一切显得轻松自如。

  花园式小区里,绿树成荫,温馨美丽。上下楼有电梯,小区内有停车场,附近不远有幼儿园,还有一所中学,楼下商铺林立,便利店、大型购物超市一应俱全,方便快捷,步行不到50米就是公交站,乘公交3站路就到了地铁站,而乘坐地铁不到40分钟就能到达飞机场。房子被女儿装饰得豪华气派,一件件新潮家具看得人眼花缭乱。我问女儿咋一下子安装了4台空调,女儿一笑,一间屋一台,冬暖夏凉!液晶高清电视机、立式双门大冰箱、烤箱、洗碗机……阳台上鲜花怒放,女儿他们赶上了好时代!

  从草屋瓦房到筒子楼、单元房,再到如今的高层、花园式小区……祖孙三代人的住宅变迁史,是亿万中国人民在拼搏奋斗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年前诗圣杜甫的希冀,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早已成为现实!

  (汪 志)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1932bc00182b55ecdbd0cc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