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明确的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目标、原则和举措,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团结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动员令,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宏伟目标

  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反映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实现民众的大联合大团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自己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将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自己的旗帜下,经过百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团结奋斗,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是实现新使命新任务的时代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这些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必须攻克的“娄山关”和“腊子口”。这更加需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百年历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形成了成功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本原则,必须长期坚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是中华儿女凝聚在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重要原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努力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使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过去,党始终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各方面人士团结起来,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胜利凝聚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未来,“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一致性与多样性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客观基础,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各团体的团结,是多样化的群体、多元化的力量联合。因为有一致性,才能团结起来;因为有差异性,才需要做团结的工作。“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坚持大团结不搞“清一色”,坚持大联合不搞“单打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必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合力,是做好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各级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把统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全党上下一齐动手、有关方面协同联动的工作局面,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战略举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组成的拥有14亿多人口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的统一战线,必须担负起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历史责任,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共同奋斗。

  团结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共同奋斗。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中华儿女的主体,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奋劳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业绩,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用“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团结统战工作对象共同奋斗。统战工作对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使各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分类分众施策,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挥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争取人心的作用,把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起来,为维护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团结青年共同奋斗。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团结青年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使广大青年成为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孙信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2/11/22/0300094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