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议政建言 > 正文

承载振兴梦 意从田园来

发布时间:2021-08-16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承载振兴梦 意从田园来

  ——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看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培育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内容摘要】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平台,对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深入剖析、总结提炼先进典型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经验做法,综合考虑我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共性问题,提出五条建议:(一)以政策为保障,做好由建到管的衔接,防止缺位越位;(二)以农业为基础,实施好产业融合发展,防止增长乏力;(三)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及分配机制,防止农民利益受损;(四)以生态为根本,保护利用好乡村风光,防止大搞建设;(五)以实效为标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客观规律,防止贪多求快。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振兴乡村,为农民建设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其核心是“为农”,特色是“田园”,关键是“综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要求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现有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项目46个。作为国家级试点,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覆盖10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1.6万人,面积28.7平方公里。短短3年的时间,它以先进理念和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创新务实的政策措施激活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治理、人才引进等五大振兴同步推进,把过去“藏立深山无人知”的偏远山区,建设成为生机勃发的“兴业热土”“农民乐园”,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高,各界充分认可,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树立了新标杆,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探索了新路径。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理顺破与立的关系,以先进理念引领新模式、好规划。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打破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坚持“创新、三美、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保护生态、培植产业、因势利导、共享共建”的原则,推动形成了“区域化突破、全域化提升、系统化推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不搬迁一户百姓,政府、企业、创客、村集体、老百姓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承载量倒推产业容量,建立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形成“一核两带五区”总体布局。坚持园区化思维。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增强项目吸引力,为招商引资奠定坚实基础。创新平台化模式。探索建立了“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搭建科技支撑、标准化研究、数字孪生、乡建人才培训、电商物流、金融支持等六大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集聚资源要素。

  (二)注重土与洋的融合,让农业产业成链条、出创意。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就是“空皮囊”。朱家林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土洋结合,既有传统农业产业,又有一批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突出特色,做优做强农业基础产业。以小米杂粮和优质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突出龙头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成功招引法国百年企业安德鲁集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优秀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创意,积极发展农文旅新型产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当地人文资源,对接城市“乡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汇聚了农业庄园、骑行俱乐部、国学讲堂、农业科普研学、中医药养生等一批新业态。

  (三)让红色精神搭载绿色原野,顺势成就和谐美、软实力。朱家林及周边虽然荒远偏僻,但资源并不匮乏,尤其是以沂蒙精神为主体的人文资源和独具魅力的山水资源,通过“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的模式进行合理开发建设,使其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和保护。依山而建打造红色教育“新高地”。朱家林所在的岸堤镇曾是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是山东省委党校的诞生地。省委党校在这里建立了岸堤校区,并成立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干部和乡建人才注入了新动能。综合整治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不搬走一人一户,不破坏一草一木,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保护提升了山区生态。就势而为催生文创产业新模式。艺术化改造村落,建设富有农家风格的朱家林创意小镇、“延续老区精神,打造红色IP”的柿子岭理想村等项目,让原本破败的村落“靓起来”,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四)做足筑巢引凤的文章,把各类要素聚起来、用得好。朱家林抢抓国家级试点机遇,在创新出台扶持政策和搭建服务平台、招引创客团队等方面做足文章,激活了人才、资金、科技等资源,打造出了山沟里的“乌托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专项基金,激励创新创业,综合运用以奖代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产业基金等方式,吸引青年创客人才下乡。多元整合资金投入。以连续3年每年7000万元国家级试点项目资金为引领,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与省农担公司和5家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固牢资金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朱家林现代农业创业园,提供仓储加工、展示展销、产品链运营、电商物流、品牌培育、科创孵化六大服务功能,打造产业、项目、人才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五)强化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带动“三农”事业强根基、促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试点过程中,朱家林创新建立了指挥部、管委会、乡建公司、镇、村“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项目指挥部负责统筹推进建设,管委会负责日常管理,乡建公司负责平台运营,镇村负责社会治理、土地流转等工作,创客团队输出乡村产业,群众通过合作社参与务工就业、收益分红,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机制。政府主导搭台,集聚各方资源。政府注册1亿元成立国有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承载产业、集聚项目、融合要素,既服务企业,又孵化企业。强化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民加入物业保洁、果蔬种植、电商务工等31个专业合作社,在家的村民70%以上实现了就地就业。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成立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党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3个自然村分别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入股企业,取得企业分红收益的60%分配给全体村民,40%作为村集体积累和公共支出,有效解决了集体经济发展和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问题。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具备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主平台、主抓手的基础条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省田园综合体建设总体尚处于初创阶段,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政府缺位越位、增长乏力、农民利益受损、大搞建设、贪多求快等问题。结合朱家林经验做法和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政策为保障,做好由建到管的衔接,防止缺位越位。朱家林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因时转变政府、企业、群众角色定位,有力保障了由建设阶段向运营管理阶段的有序衔接。目前,我省一批田园综合体已由建设为主阶段转向建设与运营并重阶段,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方面不缺位,给予创新土地开发模式、完善科技和金融支撑、吸引人才聚集、创新创业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不越位,把投资、建设、推广、运营、管理等交给市场,使田园综合体走向充满活力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以农业为基础,实施好产业融合发展,防止增长乏力。田园综合体能否持续发展,产业是根本。朱家林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发展核心,重点围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三大业态的融合发展,进行集中打造,为朱家林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因此,田园综合体应立足农业,坚持与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实现乡村多元化经营、可持续盈利。首先,应发挥农业种植特色和优势,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种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其次,利用当地优秀文化基因和自然禀赋,发展创意文旅产业,注重在体验和分享中创造价值。第三,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发展种养、加工、销售、物流、农事体验等产业,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及分配机制,防止农民利益受损。朱家林在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利益联结,有效防止了农民被边缘化和集体资产被外来投资挤压。因此,田园综合体应把牢姓农、为农、富农的目标定位,坚持共建共享,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组织,强化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利益联结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首先,应注重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条件,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其次,引导龙头企业采用订单带动、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产业化联合体。第三,切实保障流转土地农民的利益,鼓励龙头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

  (四)以生态为根本,保护利用好乡村风光,防止大搞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支撑。朱家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拆大建,就势而为,实现了“三生三美”。因此,在建设中,首先,绝不能脱离农字搞纯商业化建设,破坏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应坚持耕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防止农地非农化、产业非粮化,防止假借田园综合体之名搞变相的地产开发和圈地开发。同时要防止大棚房问题再次出现,杜绝“翻烧饼”。其次,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坚持“以旧生新、聚气吸睛”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景观改造、文化植入和设施完善等措施,让乡村的地貌、形态、肌理得到更好地保留、提升和展示,从根本上留住乡村的田园风光。第三,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推广实践绿色生产技术,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美化与重构,做到村庄整洁,乡风文明。

  (五)以实效为标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客观规律,防止贪多求快。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也非常广,投资一般比较大,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朱家林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以“特”立身、以“质”取胜,坚持稳中求进,慎重推进,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效。首先,对项目规划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地域、产业和文化特色,注重挖掘“人无我有”的特色定位,数量上在精不在多,避免同质发展、遍地开花,消耗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无人问津的无效供给。其次,要科学论证,搞好投资对比和效益测算,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到点线面结合、稳妥有序推进,避免一窝蜂、大呼隆。第三,对发展成熟、影响力大的田园综合体,要以其为牵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加强规划衔接和统筹,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由“星星之火”转变为“燎原之势”,构筑起典型引领、多点开花的格局。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175/202104/1d918b5d-85eb-46f0-bd84-5fd232fbb899.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