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元复始迎春神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新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不期而至了。
古代皇帝参加盛大仪式庆祝和迎接立春节气。
所谓“立”,在古人那里,就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也就是说,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立春过后,大自然就会慢慢呈现出诗人们笔下描绘的景色:“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三阳肇开泰,一气回新和。百卉已萌茁,光风扇晴波”。
皇帝叩拜句芒神
官员主持“打春牛”
在农耕文明时代,春是播种希望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这个节令,会受到格外重视。
自诩为“天子”的皇帝,对于立春这个节令,丝毫不敢怠慢,会用最隆重的方式,迎接立春的到来。
《逸周书·月令解》中说:“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其意思是,早在立春的前三天,掌管天文的太史就向皇帝报告,某日立春。于是,皇帝开始沐浴斋戒,恭敬地等待春神的降临。而在皇宫里,各种各样迎春祈福的活动也紧锣密鼓地筹备开了。当然,第一桩就是在宫内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门上贴上“宜春”二字,表示对春的颂扬。立春的头一天,深居简出的皇帝,一大早便率领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前往东郊外,举行盛大的仪式,迎接住在庙堂里的春神——句芒。传说句芒的本来面目是鸟,它鸟身人面,乘两龙,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为了表示自己的心诚,皇帝跪拜在句芒的神像前,高举酒爵,徐徐洒在神像面前的大地上,并虔诚叩拜。在经过一番繁琐的礼仪后,人脸鸟身的句芒和他身旁的那头雄壮有力、笑容可掬的泥牛一道,在众人的簇拥与铿锵的鼓乐声中,开始缓缓走向京城,传递春的信息。一路上,扮演春官的孩童们欢呼雀跃,不断呼喊:春来了!春来了!立春当日,皇帝又将金银箔纸制作的旛胜,赐给大臣们。大臣们齐刷刷戴在头上,向皇帝致谢,祈愿来年国泰民安。
同一天,地方政府举办的琳琅满目的迎春祈福活动,也在各地生动上演。“打春牛”,是广泛流传于华夏大地的迎春祈福活动。
宋代孟元老在所著《东京梦华录》中说:“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这一天,不仅北方的各级官员要主持“打春牛”仪式,在偏僻的巴山蜀水,一样盛行“打春牛”。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笔者就曾经看到这样的记录:立春这天,当皇帝的车队奔向京郊时,县令也开始率领一班属员,从文庙街的县衙里走出,经过正街、狮子拐、东街、进士桥、张爷庙、后街、盐店街,最终到达设在东城墙外的祭祀场。一场“打春牛”的仪式正式登场上演。县令首先击鼓三声,其下属官吏则挥舞着装饰得五颜六色的鞭子,对着那泥牛猛烈击打三下。接着,站在一旁的农人用犁铧在地下划开一道新印,人们于是欢呼道:春来了!今年又是好年景!人们用这样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让这方百姓享受丰收与安宁。不过,这样的仪式,在民国以后就不见了踪影。今天的人们,也只能在史料上寻找到零星的记录,回味当年万人空巷看“打春牛”的盛况。估计这也是民间把立春叫做“打春”的原因吧。
民间习俗花样多
咬春戴彩送春盘
立春这天,不但皇宫、官府要大张旗鼓举行迎春祈福仪式,民间也有形式多样的迎春活动,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咬春”,是在民间传播最广的迎春仪式。由于萝卜味辣,人们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意思,将它作为“咬”的物什。立春这天,无论大人小孩,人人嘴里都咬着一根萝卜,然后慢慢聚集到官府举办“打春牛”的地方,祈福迎春。
在南朝梁国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按:‘宜春’二字,傅咸《燕赋》有其言矣。赋曰:‘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翚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这就是所谓的“戴彩胜”迎春祈福。人们用彩色的丝绢或纸,做成如燕、蝶、小旗等形状的首饰,在立春那天,或互相赠送,或戴在头上,信步于市,以表达对春的盼望。“戴春鸡”则是另一种祈福的形式。人们用花布裹上棉花做成寓意吉祥的春鸡图案,缝在帽子上。立春这一天,人们把这春鸡帽戴在自家小孩的头上,盼望孩子平安吉祥。春鸡的嘴里,还要叼着豆子,孩子几岁,就叼几颗;在他们的腰间,还佩带一个春娃,让孩童们在欢笑声中茁壮成长。这样的习俗,至今在边远的农村还残存着。只不过,人们已经不是在立春这一天给小孩戴装饰有春鸡图案的新帽子,而是大年初一的早上。民间把正月初一说成是“鸡日”,是不是和这习俗有关呢?
立春这一天,吃一盘香酥的春卷,体会春色的味道,也是普天下百姓共同的愿景。《北平风俗类征》的“岁时”部分有如下记载:立春这一天,富裕的人家准备果酱及盐腌肉、韭菜、菠菜、豆芽、干粉、鸡蛋等,然后用面粉烙成薄饼,将肉、菜卷入其中而食之。贫穷的人家,没有肉,则将几样菜蔬一同卷入饼中食之。
古人在立春这天还有一个习俗:送春盘。人们将蔬菜、水果、春饼装在盘子里,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杜甫有一首《立春》诗,就生动记录了立春送春盘的习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而另一位唐朝诗人冷朝阳也写过一首《立春》,其中记录了“打春牛”“戴彩胜”的习俗:“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这说明,这些民间习俗,在唐朝就非常盛行了。
在宋代,这些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记录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陆游也有一首题为《立春日》的诗:“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打春牛”“戴彩胜”“送春盘”,读他们的诗歌,千年前的风土人情仿佛就在眼前。
(贾登荣)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5cd7e2b01860ff867c600f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