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以诗为史,记唐之事——读《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

发布时间:2023-02-19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南怀瑾先生曾言:“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一个人的问题,一个事的问题。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在《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中,资深媒体人常华以唐诗为载体,切入历史的深处,立体呈现了唐朝政治格局从最初建构到最后崩塌的过程,并把唐诗的美与历史“大事件”结合起来,“史”与“诗”的融合,使得唐诗更具“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韵味。唐诗意境与唐史情境的对照,彰显了诗人的宏大历史思考,是民族精神在唐诗中的史诗化表达。

  “诗歌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摹仿;历史不是对僵死事实或事件的叙述。历史学与诗歌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建筑我们人类世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人论》作者、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所言,唐诗唱出了唐史。读着唐诗,重返唐朝。从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到年仅十七岁的唐昭宣帝李柷被朱温鸩杀,三百多年的大唐帝国,经历了傲然定鼎的肇始、四海升平的盛世、硝烟四起的兵乱、风流云散的末日,最终成为夹藏在史籍里的风声。

  

  

  书名:《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

  作者:常华

  出版时间:2022年2月

  

  朝代更迭,瞬息万变;盛衰荣辱,顷刻之间。《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以“诗”为线,探寻大唐王朝的沉浮起落,生动地展现了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上的繁华与喧嚣:武德、贞观、神龙、开元、天宝、永贞、元和、会昌……这些夹着风雷的年号,呈现了大唐帝国巨大的历史弈局、风云变幻及其历史细节。以诗咏史,诗史辉映。唐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书写着帝王和帝国臣民们的悲欢、离合、得意、失意,还有他们的困境与突围、执着与放浪、追求与迷茫。

  诗歌和历史有着紧密而难以割舍的关系,诗与史的结合,不是理论术语和语录与史料的组接,而是把诗中隐含的史实揭示出来。在《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中,常华以唐诗为线索,搭建起“唐诗里的帝国”的样貌:“唐朝的繁荣决定了唐诗的繁华,而唐诗的繁华又记录了唐朝的繁华。”出新意于旧史之中,寄妙趣于文学之外。“史”与“诗”,“一个描写已发生的事,另一个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性,意义更重大,因为诗所陈述的事具有普遍性,而历史则陈述特殊的事。”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描写的事情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更多的是“叙述个别的事”。

  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以诗证史,颇多新意”。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拜根兴教授所言,“诗史互证”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既是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也是中国历史写作的重要参照。首先,在唐诗中读唐史,发掘唐诗中特有的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追溯唐王朝的兴衰演变历程,寻得值得历史镜鉴的蛛丝马迹;其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唐诗与唐史,文史合一,诗史互证,共同创造诗歌的繁荣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第三,唐诗紧扣时代脉搏,折射历史变迁,不但“有史为证”,更“有诗为证”。

  每一个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从大唐开国到贞观之治,从废王立武到武周革命,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元和中兴到甘露之变,从大中之治到晚唐衰亡,唐朝的“一切都和唐诗有关”。“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在《去唐朝:帝王和帝国事》中,常华讲述了平仄韵律中波澜壮阔的王朝兴衰,并以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歌展现了历史兴衰中蕴含着的诗韵。史诗与细节的完美集合,呈现了该书区别于学界现有诸多唐史撰述的别样个性,奠定了其在唐史研究著作中的史学地位和学术价值。

  (刘英团)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5cd7e2b01865cfc6c7705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