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赣州市政协:让广阔的田野更加美丽

发布时间:2023-04-02 来源: 江西政协 作者:佚名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伴随着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落实落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举措,让广阔的田野更加美丽。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思想认识。一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指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决策能力及专业领导能力。二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推广,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要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引导和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见行见效。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一要推动解决“监管体制不健全、防治措施不精准、执法主体不明晰、执法力量不充足”等问题,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二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执法机构,加速构建农业面源污染一体化防治机制。以区域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单位,以目标单位污染物容纳能力为依据,设定污染物许可排放行为总量,引导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实现共同高效治理。三要在立法调研、征询意见、立法设计等各环节,全过程反映群众生态环保诉求。

  发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防控、监督体系的功能和作用。一要用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对水、气、土的监测。创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测平台,全面系统规划建设监测点位,逐步实现监测点位全覆盖、无盲区,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的底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大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平台,积极发挥农业面源大数据信息的基础性作用。二要强化对污染防治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大执法力度,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对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治,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一要加强绿色农业投入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二要加强绿色农业技术和绿色农业投入品的宣传推广,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绿色环保意识,引导采用更加科学智能的农药化肥施用技术,有效防止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三要构建科学的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不同农业类型的污染排放进行定额总量控制,主动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污染物减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四要持续推进种植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集成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技术。

  积极推动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绿色融合发展。一要根据环境承载力和种植业发展情况科学规划畜禽养殖业规模,推动畜禽养殖企业(户)与种植企业、农户合作,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平台,完善种养结合的粪污处理机制。二要积极培育种养结合市场主体,鼓励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粪肥还田机制,大力推进冬翻晒土,广泛冬种绿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三要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及行业监管,持续推进养殖行业转型升级。

  加大农业绿色技术靠前宣传普及。一要根据农业农村的具体特点,科学规划、编制符合实际的农业绿色技术手册和宣传文案,做到“送技上门、送知到村”,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绿色生产技能。二要探索向重点的乡(镇)、村落派驻农业绿色技术特派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实行绿色有机 论证 ,提升 农产 品的 质量 和效益。三要持续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药肥双减”行动,促进中小果农与现代果业发展有机链接。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提升。一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按照国家改厕标准,推进农村户厕新改建工作。二要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域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三要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新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

  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多元主体协同合作防治机制。一要形成高效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供销合作等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防治工作机制,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二要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保设施 建设 用地 纳入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三要强化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督查,提升各级责任主体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驱动力。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3/03/31/0200093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