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的起点——宁夏政协委员和脱贫村民视频连线共话幸福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南部地区丘陵沟壑林立,阴湿高寒,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20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四赴宁夏。1997年,在福建省工作期间,习近平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2008年、2016年、2020年,习近平又三次到宁夏,每次视察都非常关心关注群众脱贫致富的情况。
1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视频连线采访自治区政协委员、固原市扶贫办主任陈宇青,吴忠市政协委员、红寺堡区政协主席蔺保飞,以及住在黄河岸边的吴忠市弘德村村民刘克瑞。请他们讲述宁夏脱贫攻坚的成果和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记者:陈宇青委员,请您介绍一下宁夏这些年开展脱贫攻坚的具体情况。
陈宇青:宁夏全区22个县(市、区)中有9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西海固地区。截至2020年底,全区建档立卡时的80.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如期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记者:近期,自治区对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哪些部署?您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陈宇青:1月21日,自治区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作出实施“四大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要求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宁夏移民搬迁时间跨度长、数量占比高、涉及范围广、矛盾问题多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宁夏现在仍有边缘易致贫、脱贫不稳定和农村低保、农村特困等群众,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手上有钱花、卡里有存款。要建立城乡山川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向脱贫地区倾斜、向农村地区下沉,让脱贫地区和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资源。全区农村脱贫人口中,依然有一部分存在因病返贫的风险,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和难点。要围绕及早防未病、有效治已病,全面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群众感叹“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记者:吴忠市弘德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蔺保飞委员,请介绍一下移民前后的具体情况。
蔺保飞: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视察,第一站到弘德村,给红寺堡23万移民群众极大的鼓舞。
最近很火的电视剧《山海情》,其中描写了移民前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这也是弘德村乃至整个红寺堡区23万群众移民前的生活状况。如果说闽宁镇是宁夏扶贫移民工作的缩影,那么,红寺堡区正是全国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的缩影,而弘德村就是红寺堡区移民扶贫开发成就的缩影。现在的弘德村群众都说“出门一步到学校,两步到医院,三步就到火车站”,群众感叹“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经常下村去调研,发现基础设施方面变化非常大。有一次,我们听弘德村一位村民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了一个顺口溜:“柏油马路到门口,电线顺着房檐走,锅台边上水常有,快手刷得嗖嗖嗖”。说的是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电线也拉进了屋里面,自来水接到了灶台边,网络速度非常快。2020年弘德村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86元。
我讲一个小故事,说明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红寺堡在搬迁移民前是一片戈壁荒滩,首批搬迁来的移民非常不适应,有一个群众打退堂鼓又搬回去了,他说:“那地方一片戈壁滩,一根拴驴桩都找不到”。原来这位村民老家种地养了两头驴,平时拴在树上,搬迁的时候把驴也拉到了红寺堡,这边全是水浇地,需要深翻,驴派不上用场。戈壁上没有树,他就在松软的沙土里栽了个木桩。结果,夜里风大把木桩根部的沙子吹走了,木桩也松了,两头驴带着木桩不知去向,他一气之下就搬回去了。现在的红寺堡,全区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56.69%。这些年累计人工造林12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14.12%,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对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红寺堡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机遇。我们红寺堡区将认真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秉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理念,努力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红寺堡。
我们一家围坐总书记身边拉家常
记者:当时总书记去您家做客的情景是怎样的,刘大哥能不能介绍一下?
刘克瑞:我们家原来住在西海固的“山窝窝”里,9年前移民搬迁安置到了弘德村。去年6月8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家。我陪着总书记屋里屋外看了一遍。在厨房,总书记掀锅盖、开冰箱、拧水龙头,看得十分仔细。在客厅里,我们一家围坐总书记身边拉家常。总书记询问我们还有什么困难。我说:“前两年就脱贫了!”我掰着指头一项项算:自己负责看护村口蓄水池,老伴就近打零工,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元;儿子在养牛场工作,儿媳在村史馆工作,年收入五六万元。家里养了三头牛,一年净赚一万多元,还有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入股费……全家年入十多万元。我当时拿出一张老照片,那是搬离西海固老家时拍的。那里山大沟深、破屋烂衫,只能靠天吃饭,习近平总书记接过照片仔细端详后说:“今非昔比,恍如隔世啊!”
记者:脱贫后您还有什么打算?
刘克瑞:我们现在的日子美得很。我想在村里的养殖场多入点股,多增加点收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家有了一个小茶馆,希望把茶馆经营好,多卖点我们红寺堡的特产。我们年龄大了,苦了大半辈子,没什么文化。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非常关心,老百姓有钱花、有事干。不得病,给国家减轻负担,这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另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两个孙子好好学习,让他们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0579/202102/c911c7d6-b2c3-4eb3-9009-3f4a06aab362.shtml
最新加入
以基层之治为“中国之治...
24-12-24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4-12-24凝聚政协力量 爱心汇聚...
24-12-24民建宁夏区委会举办20...
24-12-24履职担当践初心 一枝一...
24-12-24自治区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李秀英主任率队赴佛山市...
24-12-24南宁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
24-12-24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