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鲜明的时代烙印 多元的众生世相 ——读苏立、秋天长篇小说《牛堰河畔》

发布时间:2023-07-09 来源: 四川政协 作者:佚名

  

  由苏立、秋天创作的长篇小说《牛堰河畔》,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成都农村为背景,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曾桥大队(曾家湾)的各种悲欢离合故事,再现了特殊岁月的风云世相,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部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乡土文学作品。

  《牛堰河畔》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文学是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对现实生活客观直接的观照。《牛堰河畔》的故事以成都平原太平公社曾桥大队为背景,讲述了从惊蛰到立秋这一期间发生的故事。那个年代,我国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农村实行“大集体生产”方式,农民的手脚被牢牢地捆绑,缺乏生产生活的自主权。于是,一件件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诞的故事就陆陆续续上演了:那天,曾桥大队的曾家富在太平镇东场口摆起修补摊子。刚准备给一个大娘补锅,几个臂戴执勤袖套的大汉就站在了他面前,一边催促他收起摊子,一边对赶场的众人大声宣布说:个人出来补锅,是单干打野,要坚决刹住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歪风!然后,将曾家富揪回生产队进行批判。当时,不但不允许农民外出务工、做生意,在具体种田的方式方法上,也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安排。栽“竿竿秧”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栽“竿竿秧”,就是用绳子把水田划成一厢厢的格子,插秧的在格子里排着整齐的窝距。其实,这样做不但增加劳动成本,而且根本无法保证栽插进度,有可能贻误农时,因而受到农民的抵触。于是,上级就把栽“竿竿秧”作为政治任务,层层监督执行。此外,作者还描写了政治夜校、理论学习、文艺宣传队、民兵夜间巡逻、推广双季稻、农田基本建设、清理林园等林林总总的事件。通过这一桩桩并不惊心动魄,也无暴风骤雨的事件,真实地再现了特殊岁月光怪陆离的政治、社会现象。“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的计划经济,让地处天府之国腹心、成都平原上的曾家湾,居然闹起了春荒,不少人家缺粮饿肚子;如果家中有人生病,连几元钱的医药费也要四处筹借……

  《牛堰河畔》一书展现出多元的众生世相。人,应该是文学作品中最活跃的元素、最靓丽的星光。塑造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课题。《牛堰河畔》的作者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这部30多万字的小说中,出现了上百个人物:区委书记郭民生、公社书记何庆田、修缮队长姜青云、曾桥大队党支部书记钟建华、大队长严久思(严官)、大队会计曾兴礼(曾幺爸)、一队队长刘明金、渔场场长殷志远、民兵连长邓勇、妇女主任陶晓容、团支部副书记刘玲、下乡知青赵文军和付强、“理论专家”罗显华、右派女儿刘冬梅、地主后代曾家富,以及罗跃先、王福民(王大炮)夫妇、袁小凤、矮哥、胡莽娃、罗老二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光芒,共同构筑起《牛堰河畔》一书坚实厚重的“大厦”。大队党支部书记钟建华,是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这位在部队当过4年兵的青年党员,原本一心想跳出“农门”,到城里当工人,但公社偏偏让他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尽管有些不情愿,他还是满怀“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的誓言,挑起了这副重担。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对上级的指示,他不管是否符合农村实际,都一味绝对服从,从不打半点马虎。如为了制止群众外出“打野”,他亲自主持批斗会,斗争曾家富,以警告所有群众;尽管是农忙时节,他也要坚持办政治夜校,组织农民学理论、唱样板戏;他积极推行“竿竿秧”,亲自抓示范……同时,他也是善良、正直的。所以,当夜里发现李大爷偷生产队的苕子时,他本来很愤怒,但听到李大爷说家中的粮食支撑不了几天后,他挥挥手让李大爷回去了,并说“我什么都没有看到”;在下队调研时,看到王大炮家4个孩子为争夺“菜碗里一块白白长长的厚皮菜片片”的情景时,他动了恻隐之心,让生产队长刘明金“从队上的储备粮里称80斤谷子给他们”;下乡知青付强想回城,悄悄给他送礼,希望得到他的关照,他当即拒收,并表示一定会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下乡知青……这种矛盾交织的性格特征,让钟建华这个人物显得真实、可信、鲜活。也正是如钟建华一样有着人性微光的基层干部,才使得群众的生活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动荡岁月里凭添了些许亮色。刘明金,也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人物之一。作为一个生产队长,刘明金政治嗅觉灵敏,擅干投机。如听说又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他马上铲掉自家自留地里“花了十多元本钱,一年可以产出百十元”的甘蔗,还说“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他凭借队长的权力,利用曾家富是地主子女,又经常外出“打野”这一弱点,经常找其借钱,嘴上说要还,但从来也没有还过……此外,大队长严官、渔场场长殷志远、“理论专家”罗显华、社员王大炮等人,也塑造得栩栩如生。一个个活跃在字里行间的鲜活人物形象,让小说情节显得更加真实、生动、饱满。

  (贾登荣)


原文链接:http://www.sczx.gov.cn/content-22e4b4fbce854a6e9a877cc6b7803b42-2c93ea8288f5ea190188ffc0ef6b00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