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工作 > 正文

牢记“国之大者”着力构建秦岭生态保护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7-14 来源: 陕西政协 作者:佚名

  □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现状,2022年5月,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联合省台盟赴商洛、安康两市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实地考察并召开情况通报会,针对相关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为我省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保护修复现状
(一)多策并举高位推进。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等,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计划,层层压实责任。紧盯重点问题,采取巡视巡查、省级联合执法检查、市级交叉检查、专项督察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推进问题整改。
(二)问题整治成效显著。全面彻底整治了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收回国有土地4557亩,退还集体土地3257亩,复绿2646亩。举一反三,对西安之外涉及秦岭区域的其它5市违建问题开展全面整治。将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内的169个矿权全部退出,完成了438座小水电站及54座尾矿库闭库的工程整治。
(三)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完成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印发了《秦岭保护总体规划》及6个市级保护规划,形成了全省“1+N”秦岭保护规划体系。
(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
存在问题
(一)补偿机制不明确,补偿金额偏低。目前除西安市外,省级和其他涉秦岭5市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还缺乏相应行政管理职能,存在工作掣肘及“上热中温下冷”的情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受益区每年向陕南三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仅10亿元,对水源地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经费支持作用不明显。
(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效果不佳。秦岭区域675万人口中,超过300万人属脱贫户,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商洛市进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试点工作,推出了茶叶、“两个五十万”康养计划,但其生态产值不足全市GDP的5%;安康市形成了以茶叶、乡村旅游为主的生态产品开发模式,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产值仅占当地GDP的10%左右。
(三)历史遗留问题多,资金缺口较大。商洛仅历史遗留、政策性关闭的矿山破坏面积就有480公顷,需要生态移民、矿山修复、尾矿库治理、环保设施基础建设等资金约140亿元,需要小水电整治补偿资金14亿元;安康有102公顷的历史遗留矿山损毁面积需要治理,退出的67座小水电需要补偿资金15亿元,资金筹措困难。
(四)秦岭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不足。目前,秦岭多以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的森林公园、地质地貌、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等项目开发为主,缺乏对秦岭历史文化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
(五)保护修复统筹不够。人防和技防结合不够紧密,网格化建设和网络化未能很好衔接。个别县区职责不明确,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缺少战略与规划。虽然森林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但植被种类单一,未形成闭环生态系统。
意见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考核指标。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为契机,结合区域面积、人口和重点保护单元数量等综合因素,从省级层面明确各级秦岭办和秦岭保护中心设立标准、级别和规模,自上而下逐步实体化秦岭保护机构。加强年度考核权重,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对出现严重负面情形的实行“一票否决”。针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等问题,要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
(二)完善补偿机制,争取中央支持。深入研究秦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凸显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贡献,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明确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生态补偿金额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方式,做好各类型、各层级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衔接配合,建立健全省级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政策,重点支持秦岭地区生态移民、矿山修复、尾矿库治理、环保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三)建设数字秦岭,打造智能平台。对秦岭地区国土空间数据进行动态、全方位的实时采集、汇聚、处理、分析和发布,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关键指标的监测、监控和感知反馈,精准预判各要素指标的变化趋势,绘制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智慧管护新模式。建议深入研究和挖掘秦岭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产生、发展关系,大力宣介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开发和打造“祖脉之旅”特色旅游文化。
(四)开发生态产品,统筹转型发展。尽快研究出台《秦岭地区生态产业促进办法》,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价值核算制度,解决定价方法和定价机制问题,确定不同功能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和技术规范,培育生态产品的主体市场,完善生态产品的主体机制。提高秦岭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土壤、物种的保育、气候变化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减灾能力、农林产品、生物质能、康养旅游和文化产品等)的输出功能和价值,增加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
(五)系统推进修复,加快廊道建设。加强涉秦岭6市的协调合作,加快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化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将所有地方公益林全部纳入省级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覆盖。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区,建议开展矿山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和试点,努力在矿业开发、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中实现均衡平衡,实现绿色发展技术的突破与集成,构建资源、自然、社会环境系统协同共生模式。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实现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畅通与珍稀植物分布区域的交融,增加区域物种的连通性,确保生物多样性分布。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whgz/537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