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10月7日刊发文章:广西引进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链
经济日报10月7日刊发文章:
广西引进龙头企业做强产业链
近年来,广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战略牵引,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加强对东盟跨境产业合作,持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有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集聚优势不断凸显
投资400亿元的翅冀精品高效钢材、30亿元的梧州永达集团不锈钢1780mm高端轻工板材、30亿元的简一陶瓷智能生产线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投资200亿元的建晖林浆纸一体化、60亿元的沐邦高科光伏电池等一批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国光新能源汽车智能音响、鑫峰年产50万吨再生铝合金高端智能化产业项目等一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作为广西东大门的梧州市,如今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
今年以来,梧州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靶向招商指挥部统筹全市“5+2”重点产业,深入实施面向大湾区靶向招商、驻点招商工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半年,梧州市招商项目到位资金490.9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655.4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项目到位资金241亿元,占全市招商项目到位资金近50%。
与梧州相邻的贵港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打造纺织服装和电动车两个千亿元产业。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目前已入驻相关企业250多家,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2022年贵港全市生产整车172.6万台,同比增长45.5%。预计2025年可实现年产整车500万辆、出口100万辆。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了解到,为推进产业集聚,广西建立自治区领导带队招商机制,出台《广西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聚焦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5大重点产业,成立15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组,以招大引强、招优引新为着力点,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规划处副处长黎慧介绍,经过努力,广西从长江经济带引进了桐昆、恒逸、华谊、青山、华友等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了瑞声、惠科、格力、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有力带动了产业链的形成发展壮大。
“补链”补出新优势、“强链”强出竞争力、“延链”延出新价值,广西目前已形成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冶金、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汽车、机械装备、石化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等九大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显著增强,产值达1.9万亿元,占比近80%。2022年,汽车产量177万辆,占全国6.6%;新能源汽车产量67.4万辆,是2020年的3.7倍,占全国比重约9.5%,跃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7月29日至31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办,围绕新能源汽车与机械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石化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新型生态铝、电子信息、光伏、轨道交通等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地市推介、行业解读、供需对接、项目签约等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56个,协议总金额3225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与机械装备专题对接活动上,来自湖北的为华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宁市高新区达成签约,计划建设新能源矿山机械用车生产基地。该公司董事长董常舟表示,广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完善、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正不断增强,加上广西区位优势突出、多项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国家大力支持广西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园区,这些都是企业选择在南宁落地的原因。
在轨道交通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上,南宁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及其延伸产业营收超200亿元”,吸引了众多投资意向,现场达成20个项目签约。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与各方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智慧交通及数字产业等方面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当前,广西围绕‘高端、智能、生态’等主题,通过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与企业共享发展机遇,这和我们企业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熊友军说。
去年,优必选在柳州落地了总部制造基地,布局智慧康养、智慧物流等机器人业务制造板块,推动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向区域聚集。同时,依托广西基地加大布局东盟等海外机器人市场。
产业转移加速了广西新兴产业的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16%提高到目前的18%以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30%。目前,广西已基本建成“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核心零部件—整车—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
同时,产业转移也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广西的铜箔、铝箔、化工新材料等新产品实现量产,不锈钢、电解铜产量跃居全国前三位,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有效提升本地关键零部件配套。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食用油、家居板材、茧丝绸等轻工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冰箱、空调等实现广西制造新突破。
发展后劲加速积蓄
通过发挥自治区“重大标志性工程”“双百双新”“千企技改”三大平台作用,广西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财力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每年形成工业投资超3000亿元,一批产业转移重大优质项目落地见效,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钦州市签下了总投资120亿元的恒逸年产80万吨高端纤维材料一体化项目。2019年7月7日,恒逸集团与钦州市政府签署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一期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已顺利实现开工建设。
此次签约的高端纤维材料一体化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产值约115亿元、税收约10亿元,将打造全国最大的锦纶生产基地,与桐昆钦州项目互补,打造“涤纶—锦纶”双链条,推动搭建“钦州—东盟”产业链条双基地运营新模式,为广西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广西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五大’产业集群和广东‘双十’产业集群,推动与以RCEP国家为主的境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快构建‘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黎慧说。
目前,广西汽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等行业的一批龙头企业在国内建立区域生产基地和兼并重组,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布局了重庆、青岛等产业基地,柳工集团在上海、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此外,金属新材料、石化、粮油、木材加工等企业在海外建立了一批原材料保供基地。
同时,通过深入实施重点园区建设“115”工程,广西切实打造高能级产业承载平台。截至2022年末,全区建成千亿元园区4个,500亿元园区4个,百亿元园区47个,分别较2020年增长2个、2个、6个。
通过积极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广西制造业提质增效,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42万亿元,较2020年增幅达33.5%;工业投资增长30%,高于全国工业投资增速19.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六位;工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由2020年33.5%提高到48%,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23年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西部2.1个、1.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保持向好态势。
(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原文链接:http://www.gxzx.gov.cn/html/szdt/493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现场观摩会在邕召开
>>下一篇:我区深化清廉医院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推...
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入...
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动...
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企...
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座...
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