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舆情 > 正文

推动“三链”互动 实现产业融合 ——昭通市政协调研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农增收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26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编者按

  日前,昭通市政协召开“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专题协商会。会前,昭通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常委和专家深入鲁甸县、彝良县、大关县等围绕“聚焦昭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展专题调研,会议期间,又组织参会人员对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会上,7名昭通市政协常委和委员结合各自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围绕苹果、花椒、竹子、天麻、肉牛、蔬菜等产业发展,以及市场主体培育及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等话题作交流发言。为全面呈现昭通市政协此次专题协商会议情况,围绕会前调研、会场发言等进行采访报道,以飨读者。

  初冬时节,乌蒙大地苹果飘香。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迤那村的千亩苹果园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果香。红苹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苹果,并将摘下来的苹果一筐筐排列整齐,分拣装车,而苹果交易市场里车水马龙,苹果分选线上滚动着红彤彤的苹果,冷库里储存着一箱箱即将销售到外地的苹果。这是昭通独有的“金果盛宴”,更是昭通市政协多年关注并一直倾情履职助推的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产业的典范……

  现状:“七化”特征明显

  日前,昭通市政协副主席胡建普牵头,组织市政协经农委、市直有关部门相关人员及政协委员、专家,深入鲁甸县、彝良县、大关县等地围绕“聚焦昭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展专题调研。

  苹果、马铃薯、竹子、花椒、天麻等是昭通的主导产业。昭阳区的苹果、彝良县的天麻、盐津县的乌骨鸡及肉牛……目前,“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产品精品培育计划。

  2022年,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六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79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02:1,呈现出顶层化特色鲜明、规模化其势已成、绿色化人心所向、市场化方兴未艾、标准化成效明显、组织化其兴可待、品牌化共识共享等“七化”特征。

  在实地走访中,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昭通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金沙江、牛栏江流域的李子、枇杷、白桔、桔橙、芒果、花椒为重点的干热河谷经济林果,以洒渔河流域的苹果、樱桃、葡萄、蔬菜为重点的冷凉果蔬,以赤水河、白水江、洛泽河、关河流域的天麻、竹笋、党参为重点的林产业和中药材,为实现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昭通市聚焦高原特色农业衔接度较高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狠抓“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申报“产业落在基地上”“三品一标”“三挂两研一推一建”等工作,强力推进昭通高原特色农产品步入标准化进程,已创建3个示范县。昭通天麻和昭通苹果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2022年,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达664个,排名第5位;昭通苹果、昭通天麻、理世马铃薯片入选全省“10大名品”;大关笻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注册,昭通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有序推进。这些品牌的成功培育,为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开了广阔空间。

  瓶颈: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调研组走进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昭阳红”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全自动智能分选线令人眼前一亮,小型装卸车穿梭在各车间,分选车间里一条条分选线上滚动着红苹果,工人们正在忙着装箱、打包……这里是全国产能最大(每小时20吨苹果)的分选线,机械上料、自动清洗、智能检测、分类输送、自动封箱。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昭通市设施性灌溉水渠、产业道路、冷链仓储物流等各项设施通达(畅)能力仍然偏弱,农特产物流运输成本高于全省平均成本的10%以上。

  “一些笋区步行单边要2至3小时,一天有半天耗费在路上。特别是山区冷凉蔬菜和水果种植,抵御冰雹、霜雪等自然灾害能力相当脆弱,大多靠天吃饭。”一位参加调研的委员说,竹产业、果蔬及动物疫病防治等行业部门专业人员少,覆盖到乡(镇)、村组的技术人员更是稀缺。

  “在我看来,昭通市农业龙头企业偏少且自身实力弱小,带动能力不强。”昭通市政协委员朱钊法说,比如竹笋采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仅有3户,以一户年产能1万吨企业为例,它能带动4万亩竹基地发展,一年内的两个收购期可为竹农增收1.5亿元左右,但当下能有这个实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基地链、加工链、服务链之间各自独立、相互脱节,未形成全产业和品牌化利益联结,更谈不上集群发展。”委员们认为,就竹笋而言,由于利益联结和品牌机制未形成体系,企业、合作社、竹农之间的链主关系不协调,资源配置与企业布局不匹配,企业之间为获得原材料,相互之间形成无序竞争。

  一家农业公司向调研组介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农业保险覆盖面小,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耗时长,供需矛盾突出;担保体系资金规模与产业规模不匹配,省农担公司担保额度低,最高不超300万元,农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县级财政配套仍有3个县区未到位;当前,只有苹果、天麻、花椒、生猪、烤烟等14种农业产业可买保险,蔬菜、中药材等抗风险能力弱的农业产业无法购买保险,农业经营主体对保险缺乏信心。

  建议:提升产品附加值

  针对政策支撑服务不够到位,设施和人才存在短板,产业链品牌化还不耦合,招商引资落地较难,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调研组建议,当下,要实现1450亿元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目标,应以“主攻二产精深加工、带一产提质增效、促三产融合发展”为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昭通天麻药食同源、竹笋竹材精深加工、昭通小肉串、冷凉蔬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产品增值、群众增收。

  要持续高位推动促政策落地。在县(市、区)建设竹笋、水果、肉牛等区域性农产品(土特产)交易流通站点。通过“园区经济+飞地经济+县域经济+集体经济”实现生产园区化、加工链条化、物流(原料)区域化。

  要持续补短板促长远发展。大力试点推行水塘、灌溉用水等农村部分基础设施有偿服务机制,支持鼓励农业产业园或农产品加工车间实行整体托管。针对昭通短板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院校科研专家、田间地头本土专家以及营销行业专业人士作用,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科技和营销人才问题。

  要持续强品牌促价值提升。加快推进“昭通方竹笋”等地标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申报进度,支持企业有机产品、集体商标注册和企业品牌培育,实施品牌赋能,推进昭通特色农业产业从品质向品牌转化。建立农产品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对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宣传等进行全程监管,借助农产品商场超市打造品牌推广平台,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要持续强服务促招商项目落地。持续抓龙头促产业融合,整合现有资源资产,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龙头领军企业,从天麻的食药同源和竹笋的冷藏保鲜等“特益”处着手、从小肉串的“微小”处突破,统筹开展科技研发、品牌维护运用、精深加工、市场培育,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同时,以区域内规模化消费群体为对象,通过本地消费促当地生产;以“乡村中央厨房”为抓手,融合预制菜、真空预冷、高保真速冻等产品技术优势,不断巩固拓展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的“一站式”通道;持续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本土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大户集群发展,推动基地链、加工链、服务链“三链”互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要持续抓组织化促利益联结。进一步整合农民资源资产,强化利益联结,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抓金融支撑促信心活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适当降低贷款准入门槛,缩减贷款审批时间,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着力提高“小散弱”特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zszx/271292.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