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决定力量。从18世纪以来的历次科技革命,直到当今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牵引的数字技术革命,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与生活水平的大跃升,有力确证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集中彰显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关联紧密的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是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富含创新驱动的新领域,是科技创新在物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从这层意义而言,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强调是以高新技术研发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科技创新在全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质”,体现的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衍生的新形式新质态。
新质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跃迁”,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驱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发生“质”的变革。一方面,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紧密结合的劳动者,契合了数字经济与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对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数字网络通信技术、以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以及高端智能设备等富含先进技术与创新特质的新劳动工具、新劳动对象和新基础设施的引入,推动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范式变革与模式重构,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生产力系统的新质态发展,实现了对人类经济社会交往方式的重构。从这层意义而言,新质生产力是告别旧有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以新促质”的生产力。
二、紧紧抓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种本质上由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数字技术和智能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这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表现为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工具构建的平台经济、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和生产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等。从根本上看,科技创新推动传统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而传统生产力的跃迁又推动着产业体系依循“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脉络加快转型升级,并创造生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此,新质生产力所内含的创新驱动,以及在整合生产力诸要素基础上彰显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关联性,决定了其是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新形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方面进行创新变革。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总之,就是要全面提升生产要素的效能,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的跃升。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紧紧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集聚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跨部门的优势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国家大型科技项目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兴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培育基地,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构建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产品研发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站在更高起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支撑,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与人文环境,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氛围。
三、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行业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囿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现实发展难题,我国规模庞大、门类众多的产业体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不强,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加大基础性技术攻关,发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激活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下多领域高精尖技术集成提升产业附加值的空间潜力,积极探索“数实融合”发展趋势下实施精益制造与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助力推动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深度开发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应建立健全支撑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平台支持体系,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牢牢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形成的新机遇,以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构建培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机遇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围绕走稳走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三条路,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搭建新支柱开辟新赛道破浪前行,瞄准更多前沿领域提前布局,应基于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形成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接续助力新兴产业所蕴含的持续动能,在布局特色新兴产业中善用传统产业提供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等支撑条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协同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在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基础上,坚持以统筹传统产业“弯道超车”与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培育生成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新经济、新技术与新旧产业渗透融合中实现存量的“焕新”与增量的“换乘”,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建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s://www.hljzx.gov.cn/llyj/202401093274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检察公益诉讼10周年座...
24-12-2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