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杜海峰委员:让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遗迹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03-10 来源: 陕西政协 作者:佚名

  杜海峰委员 唐冰摄(1129810)-20240309094605.jpg杜海峰委员记者 唐冰 摄□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泛黄的红砖墙、车间轨道改造成的屋顶、简洁大气的钢铁楼梯……从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与建工路交会处往北200米,一座具有复古气息的老钢厂创意产业园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原陕西钢厂。
1964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布局计划,原大连钢厂部分车间、人员和设备迁至此地。历经鼎盛、停产、重组,陕西钢厂于2002年破产。随着创意街区、艺术中心落成,各类文创企业入驻,如今,这里已成为文化创意办公空间和网红打卡点。
“我老家也有一批‘老三线’工厂,大部分都荒废了,要是也能利用起来就好了。”3月初,来自我省勉县的张成在老钢厂创意街区游览,提及山间的苏式筒子楼和溶洞车间,话里话外都是可惜。
今年全国两会,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提交的《关于重视和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遗迹的提案》正与此有关。
“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应有实物载体。”杜海峰认为,应做好三线建设留存工厂和企业的保护规划,有效利用工业遗产,传承三线精神,为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开辟新赛道。
让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机,抓手在哪?杜海峰表示,要摸清“家底”,着眼顶层设计。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遗迹保护机构,根据《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制定保护规划,统筹全国重点、特色三线建设地的保护工作。建立三线建设、工业文化基础资源库,开展有关遗迹和文化资源普查,摸清数量、分布和现存状况,推动建立多品类,具有良好移植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工业文化基础资源库。
“三线精神要能看得见、摸得着。”杜海峰建议,国家可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企业给予专项支持,建设不同层次的博物馆、档案馆、展览馆等,打造三线建设博物馆体系。
围绕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杜海峰建议,可探索推进“工业+旅游+研学”融合发展模式。设立三线建设纪念专项捐赠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支持企业依托绿色厂区、智能车间、产业园区、大型水电站、工业遗产、产品展馆等发展工业旅游,打造精品研学线路和旅游产品;统一规划设计三线建设工业文化标识,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相关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关影视创作,推动相关衍生品的开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杜海峰长期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建议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增加三线精神的相关内容,编写相关读物,支持校企联合重点打造一批红色工业研学旅游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考察、观摩学习、生活体验、劳动锻炼等教育活动。”杜海峰说。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wyfc/570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