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的重要代表何香凝

发布时间:2024-05-01 来源: 黑龙江政协 作者:佚名

  

  

  这张合影最能够体现孙中山夫妇和廖仲恺夫妇的感情。这是1916年在日本的合影,前排中间是孙中山,孙中山右边是宋庆龄,左边是何香凝,孙中山膝前的是廖承志,前排左二为廖梦醒,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何香凝是一代巾帼英豪,她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第一名女会员,是国民党民主派的重要代表,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诤友。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参与创建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制度的何香凝先生。

  

  何香凝

  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

  1897年,何香凝和廖仲恺结婚,两个人不仅情投意合,而且志同道合。1902年,两个人到日本留学,1903年他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这是他们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从此他们两个人都成为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1905年,孙中山到日本筹备成立同盟会,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家成了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的据点。

  为了安全,孙中山先生要求必须解雇女佣人,一切服务工作都要由何香凝承担。何香凝本来出身富裕家庭,此时亲自操持家务,还要担负起有关联络和勤务工作,除了收转信件、保管文件,还要看守门户、照料茶饭,还要每天都把大家脱在门口的鞋收藏起来,以防引起外人注意。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廖仲恺夫妇是首批会员,何香凝是第一位女会员。他们是孙中山最信任的革命同志,也是特别贴心的朋友。

  1909年夏,他们的爱子廖承志一周岁,孙中山安排廖仲恺回国做秘密策反工作。行前,何香凝赠诗廖仲恺:

  国仇未复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

  如此大气磅礴而又情深谊重的诗句,体现了何香凝的革命豪情和宏伟抱负,也显示她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女革命家。

  何香凝一直积极支持廖仲恺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囚禁了廖仲恺。廖仲恺以为自己出不去了,给何香凝写了一首诀别诗:

  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何香凝含泪读完诗,立即带病冒着大雨去找陈炯明,逼迫其释放廖仲恺。因为此时孙中山已经离开广州,囚禁廖仲恺并没有什么作用,更被一身正气、一身豪气的何香凝所感染,陈炯明最后乖乖释放了廖仲恺!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何香凝以女革命家的豪迈气概,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男女平等的理想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但从此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理念,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事件,它来自于何香凝个人的远见卓识。何香凝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稍后,经何香凝提议并亲自组织,1924年3月8日,在广州举行了中国第一个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从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成为中国妇女的正式节日。这是何香凝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伟大贡献。

  1925年初,孙中山抱病北上,何香凝陪着宋庆龄侍奉在病床前。弥留之时,孙中山还握着何香凝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是遗嘱见证人之一,并在遗嘱上签字。

  孙中山对廖仲恺、何香凝的深情厚谊,坚定了他们坚持孙中山遗志的决心。当时孙中山指派廖仲恺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协同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廖仲恺对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贯彻落实最到位,成为国民党右派的眼中钉肉中刺。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和何香凝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当他们走上党部大门口台阶时,突然冲出四名枪手,对准廖仲恺开枪,子弹从何香凝的身边飞过,廖仲恺中弹倒地,何香凝也险些中枪。

  何香凝悲愤至极,她写了“精神不死”四个大字,贴在自家的门口,表示要与国民党右派斗争到底。1925年8月27日,廖仲恺去世7天后,何香凝来到省港罢工工人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发表演讲,她说:我和廖仲恺都不是共产党,但“我们都知道,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主张,或有多少出入,而现在则莫不是致力于民族革命,有携手的必要。共产党的宗旨是要使一般无产阶级得到解放,不可谓不公平,实胜于不顾民众艰苦、自私自利的资本家万倍。”(《双清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廖仲恺走了,何香凝仍然始终高举革命旗帜,而且终其一生,何香凝始终是高举孙中山旗帜的急先锋。

  始终坚持与共产党密切合作

  廖仲恺遇刺那一天,周恩来得到消息,立即前往医院探望。当时,周恩来和蒋介石商量准备当晚11点搜捕杀害廖仲恺的凶手,但蒋介石提前两小时发布了戒严命令,而且临时改变了口令,却没有通知周恩来。

  那天晚上,周恩来的汽车开到蒋介石的司令部门口,警卫问口令,周恩来不知道新的口令,警卫竟然立即开枪!司机被打死,周恩来瞬间趴在车座下,才幸免于难,晚上回家的时候,衣服上仍满是鲜血!这是周恩来对廖仲恺深厚感情的体现。

  说起来真是巧合,邓颖超生于1904年2月4日,正好和廖仲恺、何香凝的大女儿廖梦醒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得知这个巧合之后,邓颖超从此很自然地称呼何香凝为“妈妈”。廖承志也一直称周恩来为“阿哥”。

  何香凝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时,她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邓颖超和蔡畅等女共产党员的协助下开展的。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起,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就和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他们的子女廖承志、廖梦醒经常来往,联系密切。

  说到廖承志,周恩来竟然还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件事说起来颇有些奇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何香凝极为不满,她支持儿子廖承志脱离国民党,参加到共产党的革命阵营中。1933年廖承志到川陕苏区工作,没有想到的是,廖承志竟然被张国焘列入了肃反名单。就在扣押期间,正好赶上红一方面军长征来到这里,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刚好碰到了廖承志。

  当时周恩来骑马来见张国焘,迎面看到廖承志被人押着走过来。那时候肃反中扣押乃至枪毙自己人的事情经常发生,周恩来猜到廖承志处境危险,立即翻身下马,走到廖承志身边,没有和他说话,只是当着押送人员的面,紧紧地握了一下廖承志的手。

  晚上,在周恩来和张国焘、朱德等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周恩来派人把廖承志找过来,当着张国焘的面,声色俱厉地问廖承志:“廖承志,你认识了错误没有?”“认识到错了要不要改?”廖承志回答说“改”,周恩来马上说“改了就是好同志!”周恩来机智地堵住了张国焘的嘴,为廖承志结了“案”。

  说这件事很奇特,是因为周恩来碰到廖承志实在太偶然了,只能说是因为廖仲恺曾经和共产党密切合作,周恩来和廖仲恺夫妇的情谊是极为真挚的,就会成为一种特别的缘分。

  何香凝不仅把儿子送到共产党革命队伍中,她自己在国民党中也一直和蒋介石反动派作坚决斗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当天晚上何香凝在汉口发表演说,她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言行:“全与廖先生意旨相反,廖先生在时常说反对工农即反革命,现在蒋介石反工农,他就是反革命了。”(《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何香凝大义凛然出面保护共产党人和革命左派。她亲笔写信给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我是妇女部长,若认为妇女同志都是共产党,我是她们的头头,有事找我,不准为难她们!”(《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抗日战争前夕,何香凝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做了许多工作。1935年,中共发出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何香凝是国民党内最先拥护这个宣言的人之一,她还说服了许多人一致签名响应宣言的号召,并要求南京政府对《八一宣言》表态,竭力促成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1936年2月,何香凝与宋庆龄等联合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议案,并指出恢复三大政策“对于革命阵线的再生有重大影响”,我们应“立刻讨论恢复先总理的三大政策,以帮助克服目前非常的民族危机,这对于本党和我国都是大有利益的。”(《双清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对国共合作抗日的形成,何香凝等国民党民主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香凝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内战政策。1947年,她在香港和李济深等人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与建立民革组织并且发挥重要作用,是何香凝与中共密切合作最重要的成就。

  当时在商讨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时,有人提出新的革命组织不应该保留“国民党”三个字,何香凝建议留下“国民党”的名义,她说,中国国民党由孙中山先生所创建,我们要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传人,坚决反对蒋介石反动派背叛孙中山先生的行为。

  何香凝这一主张是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对于开展策反活动也有重要的策略意义。从1948年1月民革成立起,民革组织和民革人士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策反活动,推动国民党内进步人士转入革命阵营。据后来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共策反188万名国民党军人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民革人士参与了其中126万人的策反工作和起义活动,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参阅蔡永飞:《民革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贡献及其意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一期)。

  1949年4月,何香凝抵达北京,周恩来、朱德、邓颖超到车站迎接。老朋友久别重逢,何香凝不禁泪流满面。

  何香凝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稍后被任命为新中国中央政府第一批正职部长之一(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何香凝为人民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宋庆龄(左)与何香凝

  宋庆龄一生的挚友

  何香凝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同时也是孙夫人宋庆龄的挚友。孙中山和廖仲恺在1925年同一年离世,那一年宋庆龄32岁,何香凝47岁,她们都还年轻,但两位伟大女性没有倒下,她们两个人并肩战斗,成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道独特的风景;她们两个人一起出现在每一个战场上,总让人感到在她们身后,孙中山和廖仲恺也还在并肩战斗……

  宋庆龄同孙中山于1915年10月结婚,那时候孙中山先生和廖仲恺夫妇已经结交很久了。宋庆龄婚后从上海到日本,很快就和何香凝见了面,立刻就和何香凝成了朋友。何香凝绘制了一幅国画《万派朝宗》作为新婚贺礼送给了孙中山、宋庆龄。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东就任非常大总统,开始准备北伐。7月初,宋庆龄与何香凝一起发动妇女成立了“出征军人慰劳会”,宋庆龄任会长,何香凝任总干事,二人亲赴前线慰劳将士。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宋庆龄坚持先送孙中山撤离险境,两人分开了。就在这一次,宋庆龄的身体受到无法补偿的伤害。在战火纷飞之中,何香凝冒险前去探望宋庆龄,又冒险到永丰舰看望孙中山,给他们报信送衣物,去照顾他们。

  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病重,临终托付何香凝照顾宋庆龄,这是孙中山对宋庆龄的深爱,也是对何香凝的信任。稍后不久廖仲恺遇刺,宋庆龄和何香凝两个人都遭遇了生活的磨难,也都变得更加坚强。

  1925年12月4日,何香凝致函宋庆龄,催促她回广州担任国民政府妇女部长。在当时各界人士的心目中,她们两个人都是中国妇女的杰出领袖。1926年1月7日,何香凝与两万余人一起在广州欢迎宋庆龄。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何香凝和毛泽东等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汪精卫“分共”后,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远赴莫斯科;何香凝也公开声明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带子女赴欧洲留学。

  1930年6月到9月,宋庆龄、何香凝相会于德国柏林,两个人经常见面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此间何香凝又绘就一幅《菊石图》送给宋庆龄,并题诗一首:“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石与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菊与石的品质,正是宋庆龄和何香凝二人人格品质的生动体现。

  回国后,在淞沪抗战爆发时,宋庆龄和何香凝两个人一起赴十九路军指挥部慰问并开展救济,为伤病员募款、建立医院。在电影《八佰》中还描写了由姚晨饰演的何香凝慰问抗日将士的场景。何香凝在要求蒋介石支持十九路军抗战遭到拒绝后,激愤之下写下一首诗作怒骂蒋介石:“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何香凝的爱国情怀,也凝结着何香凝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1933年3月28日,廖承志在上海参加共产党,因叛徒告密被捕,宋庆龄得知消息后,亲自出面将其营救出狱。1936年到1937年间,宋庆龄、何香凝共同营救“七君子”,与救国会十余人共同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救国无罪”。1937年2月,宋庆龄与何香凝一起向蒋介石递交《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1938年10月28日,她们联名致函林森、蒋介石等,要求明令制止汪精卫对日妥协的言论。1941年1月14日,她们联名发表宣言,要求撤销“剿共”总署,坚决实行联共抗日。

  1948年1月1日,民革组织在香港成立,宋庆龄被推举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何香凝是民革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49年6月25日,邓颖超携带着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的亲笔信,由何香凝的女儿廖梦醒陪同,专程到上海看望宋庆龄,宋庆龄乃决定北上。

  8月28日下午,何香凝和廖承志母子二人跟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以及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到北平前门火车站迎接宋庆龄。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何香凝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两个好朋友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成为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宋庆龄在民革成立时给予了支持,虽然她没有参加民革组织,但民革坚持继承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应该是符合她的心愿的。在这件事上何香凝起了重要作用。1958年11月,民革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何香凝建议大会旗帜鲜明地继续高举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何香凝的意见对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触动很大,因此李济深坚持要求民革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开幕,以表示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同时要求民革章程必须明文写上:“发扬孙中山先生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1959年10月,李济深病重时建议请何香凝继任民革中央主席,他对民革中央的几位同事说:“1958年11月12日举行的四全大会,起初我们竟没有理直气壮地弘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唯独何香老以八旬高龄、瘦弱多病之躯,慷慨撰文教育我们,弥补了大会的不足。何香老的文章显示了多么宏伟的气魄!不瞒诸兄说,我读完她的文章,不禁热泪盈眶!”(朱学范:《我与民革四十年》第324页,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李济深和何香凝对待孙中山先生的这一政治态度,对民革组织自身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这里顺便说一个情况:在民革四大前夕何香凝还做了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她和李济深一起向中共中央提出,希望在民革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前一年被打成“右派”的民革党员龙云、陈铭枢、黄绍竑、李俊龙提名为中央委员候选人。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支持,后来几个“右派”不仅当选民革中央委员,龙云还当选民革中央常委,此举又影响到民革地方组织,许多民革的“右派”分子政治上受到民革组织的保护。这一做法不仅正确体现了中共统一战线精神,也体现了何香凝和民革其他领导人高度的政治站位和优秀的政治品格。

  (作者为民革中央原一级巡视员)




原文链接:https://www.hljzx.gov.cn/index/wstd/20240423342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