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船王董浩云创业在天津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1929年秋高气爽的一天,一位17岁的南方小伙子,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出现在天津紫竹林一带的轮船码头上。这个身体瘦弱的年轻人,以天津为起点,开始了与轮船密不可分的传奇一生。他就是后来播誉海内外的国际航运巨子、曾被列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1912—1982年)。

  董浩云1912年农历八月十八出生于定海。董浩云之父董昌瑞是一位严谨俭朴的商人,后来到沪发展业务。1927年,上海出现政治大动荡,董瑞昌的小店遭到重创,董浩云也被迫中途辍学,尚不足16岁的董浩云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

  报纸上一则就业考试广告,改变了董浩云的命运,也使他孩提时便立志投身航海业的愿望得以实现。董浩云被顺利录取并被选入航海训练班。天津成为了他个人奋斗的第一站。

  天津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于1929年9月成立总店,董浩云一开始就在津店当学徒工,他凭借勤勉、敬业和聪颖,被调到总店任船务部职员兼办英文业务。促使他进入航业管理层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是随之而来的婚姻。该公司的船东之一顾宗瑞,早年在海关谋事,后来成为泰昌祥轮船行及万利轮船公司的创办人和东家。顾宗瑞慧眼独具.认定董浩云是个能干且有远大理想的可塑之材,将女儿许为妻子。

  成为顾家三女婿后,董浩云获得发展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当时中国的运输业还比较落后,董浩云决心要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奋斗。进入天津航业管理层那一刻起,就公开反对因不平等的治外法权而赋予外国轮船公司的各种特权,要为民族资本争得应有的地位。民国二十年(1931)前,白河(指海河)驳运事业由英商太古洋行所属的天津驳船公司以及大沽轮驳公司把持。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国人所经营的天津航业公司终于打进去,击破了外商垄断我们华北咽喉要道。以董浩云为代表的新兴航运从业者,为民族资本航运业开辟了一条新航线。

  董浩云敢想敢干,成绩斐然,在天津同行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1934年3月16日天津航业同业公会成立,同年6月改称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董浩云以天津航业公司船务主任兼文书的身份加入该公会,任会员代表,并成为9名执行委员之一。1936年4月4日该公会改选后,董浩云被选为3名常委之一。不久即担任天津航业公司董事会秘书长一职。

  1936年,董浩云在津拟制了一份《整理全航业方案》,呈送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在这份方案中,董浩云除列明整顿航业的原因和方法外,还列出了组织航业金融调剂机构的纲要、公司组织和经营方法,以及如何与外商抗争等。他希望在政府资助下,成立一个航运信托公司,促成中国民营航业小型公司的合并经营,充实力量,为今后收回沿海及内河航运权并筹备开通国际航线作准备。但是,这份建议却被刚上任仅一年的代理部长俞飞鹏拒绝了。

  此番碰壁,董浩云并未灰心,而是不懈地寻求发展图存之路。1937年董浩云自筹款项,开始在上海与他人筹办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公司即将开业时,抗战爆发,一切工作只得停顿。

  “七七”事变后,敌酋恣肆,董浩云的许多梦想化为泡影。但愈挫愈勇的他,已树立起大航运思想。沦陷时期,许多企业随政府西迁,其余未西迁的航运公司,则一律加入上海市轮船业同业公会驻渝办事处,推请董浩云为全权代表,以保持与航运业的密切联系。1941年3月他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铁蹄也踏上了香港,董浩云的辛苦创业再次付之东流。但他并未灰心,而是潜心研究战后如何振兴航运业的计划。

  抗战胜利后,中国百业待举,航运业亟待恢复。董浩云抓住这一难得契机,谋求新突破。“要以自己的力量,适应立国需要,重建中国航业。”

  1946年董浩云在上海成立了规模可观的中国航运公司,从事近海及远洋运输。1946年10月天津益记轮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浩云为5名董事之一。1947年8月董浩云在香港创办复兴航业公司,从事内河及远洋运输。他从美国购买了3艘万吨级快速货船,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3艘快速货船。

  抗战胜利后,董浩云利用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船荒的有利时机,陆续购置船只,组成了庞大的航运船队。截至1948年,董浩云麾下的船只总吨位达4万吨,另外他还代理了其他5万吨的船只。董浩云因此开创了中国航运史上的新纪元,他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独立船东之一。1949年董浩云举家迁往香港。

  天津解放之初,天津航业公司仅剩天地基一处,这不足以维持公司职工生活,董浩云打算把“慈云”、“北京”等几艘中国航运公司与天津航业公司合购的或不宜从事海外运营的船舶先行北归,为即将建立新中国效力,并委托周汉楚返津落实相关事宜。

  1951年4月,天津航业公司董事会委派周汉楚和秘书叶纲宇同赴香港,与董浩云继续协商有关轮船北归事宜。此后,双方联系阻隔,长达20余年。

  董浩云深深眷恋着祖国大陆,感念故人。20世纪70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后,董浩云曾设法与在津的周汉楚联络。但直到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在香港病逝,他都未能再回到天津看一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久的遗憾。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3/07/17/0300121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