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人人都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截图20240308103912.png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曾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围绕“科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等主题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当时,倪闽景分享了一段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故事:“英国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童年时,有一天她的爸爸妈妈到处都找不到她,后来竟发现她正蹲在几个鸡蛋上面孵蛋。父母并未因此事责备她,而是借此机会告诉她孵蛋的条件。”

  这个故事让人不禁反思,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在倪闽景看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并非是选拔,而是呵护、尊重。“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保护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科学领域,有无数的研究方向值得探索。对教育而言,最关键的是要寻找并尊重他擅长的、喜欢的方向,哪怕这个方向很小。”

  “教育多样化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和方法。”过去几年间,倪闽景曾一次次地在各种场合为拔尖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环境呼吁,“多样化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方法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天才筛选出来并进行培养就可以了。二是误以为把超常儿童集中在一起做超前拔尖学习和训练,就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倪闽景如是强调。

  创新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能创新。“我们应该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寄托于每位老师、每个孩子身上,而不是寄托在100个人身上,寄托在我们认为的天才孩子身上。”倪闽景表示,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拔尖创新人才都是天才,想尽办法在基础教育中找“最优秀的孩子”去培养,这种实践是否正确还有待商榷。“事实上,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人中,有依据世俗标准所判定为‘聪明’的人,也有被判定为‘笨’的人。”

  去年,倪闽景因提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急需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一观点,而多次冲上“热搜”。而这样的论断,正是基于曾身为一线物理教师的倪闽景多年对我国基础教育的体会和思考。“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里会用一些非科学的方法来传授科学知识。科学需要做实验,需要探究,而我们的科学老师喜欢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讲道理。”

  “我是物理老师,现在孩子们把物理课程称为‘物理考古’”。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倪闽景看来必须直面:“我们基础教育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学习依然比较倾向于重解题轻解决问题;科普活动往往停留在兴趣层面,从兴趣到志趣缺少有效方法;全社会大量的科技教育资源缺少整合;科学教育在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变革还没有形成方向。”

  “我们的教育很着急,不喜欢用实验来培养人才,认为浪费时间。但事实上,人在动手中才更能塑造大脑,才能培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倪闽景有些急切。

  着眼未来,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所必需,各教育主体又当何为?倪闽景表示,“培养创新人才是有方法的:可以带领孩子看一些真正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书籍、视频;经常性地参观科技馆,参与科技活动;建立家庭创新实验室,玩结构性玩具;培养实证和尊重知识的态度,引导孩子相信科学中的‘证据’;保护兴趣,培养持久的学习能力等。”

  最后,倪闽景专门围绕拔尖创新的人才范畴及内容范畴问题再做强调——

  “一个国家的崛起,同时一定是科技的崛起。科技的崛起要靠人才、靠教育。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我们要明确,它不仅仅是面向科学家、工程师,也要注重培养规划科技战略、制定科技法规、制定科技金融政策等人文社会类方向的人才。”

  “科技产业的壮大需要科技创业孵化方面的人才,也需要科技哲学、科技传播、科幻创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形成一个科创的生态,我们国家才能够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

  “科学需要人文的滋养,科学本身就是十分深刻的人文。我们现在一讲到科技创新,脑子里想到的就是理工学科。但纵观历史,全球先后出现过的几个世界科学中心,如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其成为科学中心前,都是先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文和艺术创新。因此,要实现科技创新,首先要鼓励人文艺术创新,其中就包括我们教育内容及方法的更新和改造。”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


原文链接:https://www.shszx.gov.cn/shzx/wyxl/content/99a8befd-0093-4f98-866f-1a706bedb76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