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山东政协 作者:佚名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国两会期间,段青英、王学典、王凌3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各自调研情况,从不同角度为“绿色低碳”建言献策。

  

  段青英:进一步完善碳普惠机制 汇聚绿色低碳全民力量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53%,要实现‘双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的碳减排不容忽视。”段青英说。

  在实地调研中,段青英了解到目前国内设立的个人碳账户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由企业主导,多以平台、银行为主,比如阿里的“88碳账户”。二是由政府主导,比如湖州已正式上线涵盖减碳行为、权益兑换、碳汇交易、绿色公益等功能板块的“碳达人”平台。三是政府和企业合作,比如深圳市政府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低碳星球”。

  “就总体来言,我国碳普惠工作还处于先行先试阶段,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需要重点突破。”对此,段青英建议,完善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碳普惠作为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创新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也是保障碳普惠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根基。拓宽消纳渠道,创新激励机制。拓宽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形成从碳普惠减排量产生到交易或消纳的全流程闭环,是保证碳普惠体系市场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参与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新媒体等宣传方式,利用好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推广先进案例,营造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良好氛围。结合各地实际,激发应用活力。吸收各地综合试点成果,鼓励各省市因地制宜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碳普惠模式,聚焦民众低碳生活关注热点,彰显地域特点,进一步激发碳普惠机制的应用活力。

  

  王学典: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社区为单位,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与消费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绿色低碳、节约型生活建设,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开始。节约一滴水,日积月累,就可能节约一条江河;节约一张纸,日积月累,就可能节约一片森林。”王学典以生活常见的“低碳”行为举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王学典以日常用水与用电为例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以常住人口为基本对象,基于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测算出单个个体每天平均的用水、用电量,再根据各户常住人口数测算出每个家庭平均用水、用电量,并将此用水、用电量作为基本常数。以各户平均用水、用电量基本常数为基础,以各地现行水电收费标准为参照,采取阶梯式水电收费法。设立个人碳账户,施行碳普惠政策。将每个家庭节电、节水等低碳行为所产生的减碳量转为相应的碳积分,由当地政府设立相应平台,利用碳积分换取商业优惠或社会服务权益,调动家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积极性。

  此外,王学典认为,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宣传栏、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加强节水、节电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具体技巧、做法与先进案例,营造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动的良好氛围。

  

  王凌: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过去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凌以枣庄为典型,调研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情况,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王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若干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支持枣庄发挥产业链条完备、集群效益显著的优势,把枣庄建设成全国领先的锂电产业集聚区,并加大对枣庄新上锂电项目的要素保障支持。建议国家支持枣庄利用现有的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省级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43个锂电科研平台,联合国内重点锂电高校,共建国家级锂电产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锂资源绿色开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共性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国内新能源产业资源,在储能、光伏、终端产品应用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引导央企、新能源企业加大与资源枯竭型城市战略合作,持续完善锂电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完整产业配套体系。大力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举办展会,以较高的展会规格扩大产业的影响力,提高对外的交流度,以高层次展会的知名度,打响锂电产业聚集地的招商品牌,助推转型城市的产业升级。

  


原文链接:http://www.sdzx.gov.cn/articles/ch02343/202303/c7eaad7c-cb59-49d2-8c5a-fef96d77726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