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知识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河南政协 作者:佚名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省政协常委孙延文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已经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未来两年,将是我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冲刺决胜期,也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我们要紧紧围绕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聚焦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履职尽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增强创新驱动“主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

  重点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做强以实验室智慧岛体系为支撑的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强大引擎。一是加快构筑创新平台矩阵。巩固提升“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重点围绕环省科学院、省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育种中心三个创新生态圈,强化公共研发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大力推动高端科创资源集聚。二是促进创新主体倍增壮大。加大头部企业、高能级研发机构和重大项目引育力度,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发展。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建设中导入新型研发机构,引导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构建覆盖全省的科技创新协同服务网络,推动省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高质量推进科教融合发展。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提升产业体系“含新量”,抢占发展新赛道

  把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坚持“改旧”与“抢新”同向发力,加快形成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技术攻关、延链强链、高端跃升上加快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能级。二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瞻研究和战略谋划,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率先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迭代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形成先发优势。三是更加注重数智赋能。强化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的融合应用,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一转带三化”,拓展“人工智能+”“5G+”应用场景。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建设为引领,规划布局算力中心,深度融入“东数西算”。支持建设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城市,设立数据流通交易专区,加快数据要素汇聚,提升数字生产力。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构筑创新人才“强磁场”,夯实发展的智力支撑

  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引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积极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大力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推动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才融合”生态圈。二是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发挥“双一流”高校和行业特色高校支撑作用,优化学科设置,加大理工农医学科招生规模,大力建设博士后流动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三是完善“全职+柔性”招才引智机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动态数据库,引进全球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

  (来自河南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的发言)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03-19/4336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