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报刊史料赋能乡村文化兴盛——杭州市富阳区政协委员谢华讲述红色报刊落户江南“老台门”的故事
据人民政协报 “这里有《新青年》《湘江评论》,还有《每周评论》……没想到这些在电视剧《觉醒年代》里出现的报刊,竟然能在这儿看到原件!真是太有意义了。”这个暑假,虽然天气炎热,但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蒋家村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里,无论是因为热播电视剧而对这些报刊的诞生产生兴趣的青年学生,还是本就对这段历史了然于心的年长者,都被这里所展出的红色报刊史料所吸引。原本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蒋家村,也因为这个研学中心的存在,成了这个炎炎夏日里人们重新认识乡村、了解和学习党史的好去处。
而这期间,最忙碌的人莫过于富阳区政协委员,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他一边继续进行着展馆布展和红色报刊史料研究工作,一边为一批又一批来这里开展党建和研学活动的团队进行讲解。他说,现在最高兴的就是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不仅为自己收藏的珍贵红色报刊找到了“家”,还让它们在这里大放异彩。
从黑龙江到富春江,红色报刊为“老台门”带来新元素
大源镇蒋家村位于富春江南岸,距富阳城区仅10余公里,有着鲜明的红色元素和本土传统文化基因。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大源镇大同村程仕耕、傅朝判两人先后担任中共富阳县委书记,成为富阳红色革命的传播者。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同志曾视察大源镇,为统一战线鼓与呼。同时,蒋家村也以耕读文化、宗祠文化和家国文化在富春江南远近闻名,孕育了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和富阳众多的地方乡贤。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当地古建筑遗存丰富。村内完好保留着28座建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的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民居院落,在江浙一带被称为“台门”。近年来,当地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对泰基台门、慎修思永台门、长台门等“老台门”进行了修缮,修旧如旧,古色古香,一台门一特色。修缮之后,如何有效利用,让这些“老台门”重新焕发生机,就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重点。
直到3年前,来自黑龙江的报刊收藏家谢华因为寻找古籍印刷厂与富阳结缘,在富阳区政协文史委主任蒋良良和大源镇党委副书记裘钢明的引荐推动下,蒋家村的“老台门”开启了“红色新生”。
20世纪90年代,谢华因为创办杂志,在收集资料时迷上了报刊收藏。“那个时候,大家对报刊没有那么重视,也不太了解其价值所在。东北地区作为老解放区,因为报刊交换频繁的便利,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太常见的报纸杂志创刊号。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陆续寻找和收藏一些有价值和特殊意义的报刊。”谢华说。
30年来,谢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各类老报刊两万余份,其中有很多是极为珍贵的报纸创刊号。许多藏品年代久远,有些已达百年并难以寻觅,如《新青年》《觉悟》《申报》《新闻报》;还有一些老报刊如《新华日报》《新潮》《上海伙友》《消息》《中国文化》《中国青年》等,都是党的早期珍品报刊。谢华介绍,他收藏的这些红色报刊史料价值高,时期早,几乎是与马克思主义、五四新思想同时在中国传播的。有些老报刊的报头是毛泽东、郭沫若等名人题写的,很有艺术和史料价值。有些老报纸采用的是油墨印刷,甚至活字排版,能反映出当时报刊人的技艺和精神。而这些都能让读者从中了解过去的历史和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我收藏中的最早报刊,是1904年出版的《安徽俗话报》,这是在《新青年》杂志之前,陈独秀先生自己创办的刊物,以浅显的语言和漫画提高民智,宣传爱国爱乡的思想。”谢华说,百年前革命先辈的觉悟,是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而他现在所想的,是不能只做一辈子的收藏匠,要让这些红色报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并得到富阳区委宣传部、大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鼓励后,谢华决定将收藏的万余份老报刊捐献给富阳区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65箱老报刊不远千里,从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来到美丽的富春江畔,并最终决定落户“老台门”,为振兴这里的乡村文化再出一份力。
而因为这一机缘,谢华也成了一名新富阳人,他在富阳安家落户,专心致志从事红色报刊史料研究和富阳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工作。去年底,谢华被推荐为富阳区政协委员。
从沉寂到活跃,江南传统村落的新复兴
2021年6月17日,国内首个“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启用仪式在蒋家村举行。
利用“老台门”改造的研学中心,展出品种类达300余类,数量达21350册(份)的报刊藏品。是集展示、教育、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文主题陈列馆。
据谢华介绍,此次启用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将分多期建设,首次开放的是一期工程,设在三座老台门里。其中一号展厅的主题为:《新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展品有《新青年》创刊号等实物,并围绕《新青年》杂志创刊前后辐射的红色报刊、红色人物而展开;二号展厅的主题为“红色报刊从这里走来”,收录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党报党刊近百件;三号展厅的主题为“名人与报刊”,收录有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创办的报刊,如《湘江评论》《新华日报》创刊号等,并讲述其背后的故事,收录实物40余件。
“自从研学中心启用后,每日接待参观人数都有500人左右。”谢华说,这里还成了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钱塘江金融港湾党建联盟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富阳区委还把蒋家村党建示范工程作为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个全新切入点,用红色文化烘托红色精神,并以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通过一份份党报党刊,从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从而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焕发新活力。
一份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种历史传承,更是一个发展机遇。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建成后,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如何让蒋家村打出名声,促进本地的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也是当地政府和谢华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其实蒋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裕村。但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的建成,却让这个一直沉寂的村子变得更有活力了。”谢华说,几年前他刚到这里时,发现村子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村里年轻人少,老年人每天的娱乐活动无外乎打牌、聊天,也没有什么外地人来。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研学中心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有了开民宿、办农家乐的念头,而且也有不少年轻人愿意回家乡创业了。“用村民的话说,现在的蒋家村越来越有活力了。”
如今的蒋家村依托“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不仅盘活了“老台门”文化资源,使得红色精神得以传承与弘扬,也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在旅游带动、体验联动中促进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红火的乡村旅游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当地村民也反映,研学中心让红色文化以更加亲和、亲近的方式走进百姓人家,并使之不断得到弘扬和传播,从而改善了乡村的精神风貌,改善了乡风、村风和民风。当地党委、村委、党员的工作作风也因红色文化得到浸染,干部素养和担当精神都有了提升。
据了解,富阳区政府还将以研学中心的启用,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窗口,“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带经济”,促进实现更广泛的共同富裕。未来,大源镇党委和政府计划逐步深化推进中心建设,同步考虑展陈功能与教育功能、研学功能深度结合,规划农村手艺体验馆、后山革命小道、休息亭、菜园体验区等等。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开设‘百年记忆人文馆’‘民国书房’‘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工人报刊史料馆’‘妇女儿童报刊史料馆’‘青年报刊史料馆’等内容更加丰富的新展览和专题展馆。”谢华说,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留住历史、守住根脉、启迪后人、造福后人。要不断弘扬“红色报刊”这一红色文化,并因地制宜,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创新,使“红色报刊”在助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富裕的征程上彰显独特魅力。
原文链接:https://www.zjzx.gov.cn/wyfc/wyzf/content_11749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