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委员风采 > 正文

陈继平: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6-06 来源: 湖北省政协 作者:佚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在以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见行动、有作为、作贡献。结合近期阅读的《新质生产力》一书,我有几点体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质”。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等教育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等院校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要重点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组织能力;要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打造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淬炼学生的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实”。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实际目标,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等院校要打破原有格局限制,注重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同配合,特别是要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平台建设等方面突破桎梏,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力推动有组织科研和大平台建设。

  

  近年来,武汉体育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动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大局,积极融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明显提升。为更好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体育思政铸魂育人计划。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围绕“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综合改革,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引领,持续实施“五星·五环教育工程”,以中华体育精神和马灯精神为核心元素,强化以体育人的特色思政模式。以《冠军中国》思政“金课”建设为重点,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争创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建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实践,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加快国家急需的运动健康领域人才培养;以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带动“四新”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打造人才培养“特区”,积极探索体育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育人项目,与体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行业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

  

  探索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体教融合培养新模式。加强竞技体育学院、项目学院和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以水上、体操、重竞技等优势项目为重点,科学布局竞技体育项目,优化竞技体育训练体系。持续完善大中小幼衔接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文体双优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

  

  三、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和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为抓手,引导各专业树立标准意识,促进专业质量内涵发展,强化优势特色,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新要求,积极打造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金课”。实施“4个1”教材计划,加大对武体特色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编写一批精品教材、修订一批经典教材、遴选一批优秀教材、建设一批数字教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入推进OBE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整合校内外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和各类实践基地建设。

  

  四、实施体育双创品牌塑造计划。鼓励学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训练基地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双创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发挥学校作为体育服务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优势,对标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要求,持续实施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挥“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带动作用,建立集双创课程、项目团队、实践基地、竞赛活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品牌论坛、品牌项目和品牌团队,形成“体创结合、思创耦合、产教融合”的体育双创教育特色。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汉体育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新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对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奋力建设中国前列、世界一流应用研究型体育大学,为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www.hbzx.gov.cn/54/2024-06-05/649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