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内参 > 正文

以开放奋进之姿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6-19 来源: 陕西政协网 作者:佚名

  □ 记者 白瑶
近年来,榆林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进出口贸易,全方位联通内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榆林魅力。作为内陆城市,榆林如何实现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6月4日至6日,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榆林开展专题调研,摸实情、找问题、查实症,深入了解榆林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和困难瓶颈。
在神木市东风金属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抓紧生产电动车轮毂,这种以金属镁为原材料深加工制成的轮毂,质量轻、强度高,备受市场青睐。从2016年起,该公司先后与摩拜公司、滴滴公司签订生产供应轮毂合同,打开了国内市场。
“起初以生产粗镁锭为主,后来开始寻求转型,将粗镁锭进一步加工成镁合金制品,增加产品附加值,但目前镁深加工产品的国外市场没有打开,出口仍以原材料为主。”该公司总经理赵刚说,“这与产品没推广出去有关,对海外市场需求和贸易规则也不熟悉。”
省政协委员、陕西博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侠建议,企业要利用专业市场营销团队,塑造产品品牌,选择适合海外市场的宣传手段,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吸引更多海外订单。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外经贸服务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多海外市场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外贸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积极与海外展会对接,带领本地企业走出去,了解行情、推广产品、对接市场,帮助企业融入海外市场。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有着丰富的煤、油、气、镁等资源,近些年能源化工资源的出口优势不断增强,2023年榆林主要能源化工产品出口17.12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9.7%。但目前能源化工资源出口仍以原材料为主,生产延伸产品、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较少,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榆林开放型经济提质升级。
“榆林出口贸易量大,出口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只有形成不依赖原材料且针对新材料新技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才能推动榆林出口贸易实现跨步发展。”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单英骥建议,应在生产能源化工类原材料的延伸产品上下功夫,将原材料的生产地变成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地、集成产品的集成地,从“我有啥卖啥”变为“我制造啥卖啥”,最终演变为“我集成啥卖啥”,逐渐改变依靠原材料的对外贸易模式,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榆林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培育壮大能源化工延伸产品加工类企业?单英骥建议,要构建“政府补贴+产业基金”的联动支持方式,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的补贴力度,实现以补贴换产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为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内陆城市,榆林能源化工类产品出海如何运输?
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汇集铁路整车与集装箱到发、汽运集揽与分拨、仓储与初加工基地、煤炭交易等服务于一体,建成室内堆场15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7条线路42公里,集成无人闸口、无人过磅、箱货位管理、线上派车等系统,成为榆林对外贸易物流运输的新模式和新渠道。
“我们原本设计年最大铁路发运量超过5000万吨,但目前来看,发运量仍旧不足。”公司总经理李睿说。物流园发运的产品主要以煤炭为主,发运品类集中度高,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
李玉侠建议,要积极争取周边大型煤矿的物流运输权,为周边煤矿提供用于仓储的仓库,给予企业更多便利条件,并围绕物流优势和数字化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企业合作。要在开拓市场、挖掘货源上下功夫,深挖市场潜力,积极与榆林纺织业、制造业等多类型行业企业对接联系,拓宽货运品类,提升铁路运量,助力榆林更多产品加速出海。
榆林不仅是能源大市,也是农业大市,是陕西的“新粮仓”。近年来,榆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绿豆、荞麦米、红枣、脱水蔬菜、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上国际舞台。其中,脱水蔬菜是近年来重点培育的出口深加工产品,成为出口新的经济增长点。
米脂精秋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速冻果蔬及果蔬脆的外贸企业,2021年3月投产运营,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国外市场,远销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
调研组发现,企业产品质量虽然上乘,但没有打响品牌,产品包装不亮眼,商业模式不完善,影响了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运林建议,要优化产品包装,尤其是企业名称设计应更为显眼,展示产品优势,吸引消费者眼球,并积极与商超、航空公司合作,设置销售专区专柜,将产品作为航空餐配发,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要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营造与产品相匹配的消费场景,让果蔬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食品,助力对外贸易增长。
当前,国际市场对于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高。为推动农产品加速出海,榆林亟待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赢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农产品出口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有独特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省政协委员、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事教育部教育培训主管王振中建议,要对农业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改革,用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取代以往单一追求产量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扩大绿色健康农产品规模。要按照国际农产品领域的准入规则和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农产品绿色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助力更多农产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xdt/582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