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政协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内参 > 正文

助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突破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19 来源: 陕西政协网 作者:佚名

  1(1220817)-20240618093456.JPG

  省政协常委、民进商洛市委会主委苏红英代表民进省委会:
加快民企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抓好产业增量培养,跟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各类科技项目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或设立专门科研资助项目。加快建立秦创原科创服务站,指导民企参与重大项目科研创新。
二、加大民营企业科创要素支持。扩大专技、新兴领域人才供给,探索校招企用、政招企用人才引进模式。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强化对接合作,促进科创成果及时、高效应用到产业项目上。引导金融机构提高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完善民企科创评价与融资对接机制,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三、完善民营企业科创服务体系。加快打造科创孵化体系,支持省内民企50强牵头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共建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等综合创新平台。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集成信息共享、人才引进、技术转移、科技中介、投融资服务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强化民营科创企业权益保障。公开发布创新需求清单,推进民企科创成果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维权援助服务。完善科技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激励力度。

  2(1220824)-20240618093504.JPG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袁卓亚代表农工党省委会:
深入实施数字陕西战略 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我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性政策。定期召开数字经济培训会、交流会,确保全面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建立省级数字经济专家人才库,为我省数字经济产业机制改革、政策制定、技术推广与创新提供咨询建议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布局新兴数字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做强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优势产业,补齐芯片、高端软件、新型电子材料等产业短板。布局平台经济、线上经济、共享经济等服务型产业,加快培育本地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招引外省头部企业入陕、引进新项目。
三、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与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鼓励金融、物流、医疗、家居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数字化,构建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四、提前谋划未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设立核心团队量子通信技术尖兵项目,抢占技术制高点。构建量子通信产业集群,打造未来新的产业生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元宇宙产业发展基金,以参与式、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发展相关文旅项目,打造“研发—部署—运营—再研发”的新型文旅产业生态闭环。

  3(1220832)-20240618093513.JPG

  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李莉代表致公党省委会:
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推动沿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县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统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与资源调配,融合各方发展要素,制定对陕西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综合调控功能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沿黄县市联席机制,打造“流域经济体”。
二、打造文旅品牌,促进沿黄县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合陕西黄河文化主题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将不同节点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陕西黄河生态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利用黄河水资源推动农旅融合,擦亮“陕西黄河”金名片。
三、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彰显沿黄县域经济带新优势。打破各县地域限制,结合相同资源优势共建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前沿科技、新型能源、休闲康养等新兴产业,建立集群产业园,形成品牌效益和集群效益;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探索建设配套生产服务业、物流装备、网络销售等功能性产业园;设立农村农业创新园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四、实施招才引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各地可联合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柔性引进支柱产业人才,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人才能够稳定发展。在乡镇基层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人才驿站、智力扶农工作室等,实现由给待遇、给补贴向给平台、给机遇转变,让人才在小县城也能有大作为。

  4(1220839)-20240618093521.JPG

  台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杨远代表台盟省委会:
深化运产贸结合 以通道流量推进开放型经济行稳致远

  一、统筹通道运产贸一体化发展,引领主体有序共进。出台《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创新通道主体交流合作机制,引导陆空两港之间、九家自贸功能区之间、七家综合保税区之间开展协同创新。
二、加速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产贸往来基础。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积极布局“西安—重庆—尼泊尔”方向的班列线路。优化线路配置,在西安、咸阳设置中转集运仓,加大快递电商“公转铁”集装箱开设力度。打造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陆空枢纽互联互通,支撑双港融合发展。
三、发挥通道产业聚集优势,打造枢纽经济发展前沿。深化西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强化与中亚、东盟等周边国家和国内货源城市互联互通。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协作,在空港、陆港、自贸区等建立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速将通道流量转换为经济留量。
四、深化通道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产贸降本增效。建立数据对接和共享机制,促进通道信息服务平台高效建设、运营和利用。加大西安陆港和空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投入力度,打造智慧枢纽和智慧口岸。推动区域内货运电子单和信息共享互认。建立集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大通道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让通道流量成为加速“双循环”发展的强大引擎。

  5(1220846)-20240618093529.JPG

  省政协常委、咸阳市政协副主席房晓飞代表省政协提案委:
以产业提质增效引领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一、聚焦“多招多引”,打造发展引擎。优化县(市、区)产业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推进县域首位产业错位发展、特色取胜。围绕全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哪吒”等企业招引培育力度。制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效评估办法,常态化开展分类评估。争取各类国家实验室和科研平台落户我省。
二、聚焦产城融合,增强辐射能力。推动城市更新向县城延伸,取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全域统筹规划和布局城乡供水、供电、燃气、热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向乡镇和农村倾斜。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国家级、省级各类园区与县域共建产业园,建设对外对内开放发展的“飞地”。
三、聚焦亩均效益,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亩均论英雄”奖补机制,搭建实用高效县域金融体系,建立人才“回流”机制,提升县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四、聚焦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模式,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扩大“免申即享”清单,实现“政策找企、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培育建设一批民营经济示范县,完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增强政策供给的适配性、延续性、及时性和协同性。

  6(1220853)-20240618093411.JPG

  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王运林代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
系统施策 精准发力 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

  一、内外开放同抓,在优化开放布局上实现新突破。深耕传统市场,建立稳定的经贸对接机制,巩固东盟、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发达经济体市场。扩大新兴市场,拓宽东南亚、中东欧市场,拓展中亚、西亚、南亚、非洲、拉美等市场,开拓以RECP区域、“一带一路”国家、自贸伙伴为重点的新兴市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一批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的项目签约落地。
二、坚持分类施策,在壮大市场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优势外向型企业,依托全省重点产业链,巩固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态势,培育壮大优势外向型产业、出口主导型产品和龙头骨干外贸企业。
三、促进优势叠加,在提升平台能级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各类平台融合发展,进一步释放各类平台在招商引资、产业聚集、服务企业等方面的载体作用。培育区域特色平台,使平台建设跟着优势走、跟着产业走、跟着需求走。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展销中心,提升跨境物流保障能力。
四、立足创新驱动,在拓宽空间赛道上实现新突破。开辟贸易创新新赛道,拓展制度创新新空间,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推动集成性制度创新。以秦创原平台建设为牵引,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抢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7(1220861)-20240618093422.JPG

  省政协委员、宝鸡市政协主席刘其智代表宝鸡市政协:
释放数字经济潜能 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明晰路径设计,增强数字化转型信心。持续开展我省“551”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引导中小企业认识转型重大意义、实质要求,激发转型内驱力。支持引导省内中小企业组建研发、信息等部门,实现资源优化、流程再造。支持各地建立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和体验中心,采取“重点突破+梯队培育”模式,分行业分类别支持基础好、愿望强的中小企业实施转型。
二、强化多点发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搭建“企业数转服务+平台应用延伸+政府公共服务”架构,引导园区企业整合打通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将现有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运营等业务系统向平台迁移。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评选活动,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照图施工。支持“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战略。
三、构建良好生态,打造数字化转型环境。继续推进建设5G、千兆光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探索推广智能应用场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多样化、精细化、定制化转型服务。适当降低奖励门槛,将企业转型费用视同研发费用,适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省数字经济发展协会作用,开展联企帮扶,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8(1220868)-20240618093431.JPG

  省政协常委,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元作: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深入推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1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完善数字产业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摸清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推进链式招商、以商招商,补齐产业链发展缺项。
二、协同推动各领域数实融合发展。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力成本、算力成本,力争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布局的“关键点”。把握西安“双中心”建设机遇,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陕布局。推动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动治理“数据孤岛”。
三、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引导有序推进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加强数字园区建设,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专项行动,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数字产业发展基金,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示范企业、达标企业以及先进数字产业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奖补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对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项目在用地、用能、碳排放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强化人才支撑,培育专业化人才。

  9(1220875)-20240618093440.JPG

  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开:
以“四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发展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深度挖掘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精心打造国家级县域农业产业园区,建立产业优势互补、区域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持续完善县域资源整合机制,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招才引智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二、以发展民营经济引领乡村振兴。精心培育乡村企业,大胆探索“民营企业+”新路径,构建企业与村集体、村民利益链接的新模式。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回陕创业、扎根乡村,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以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乡村振兴。积极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打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合作,鼓励外资企业进入农村地区,推动乡村地区与国际友城的对接交流,拓展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四、以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融合发展,依托陕西雄厚的科教资源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为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数字支撑。建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乡村政务云平台、绿色农业生产监测平台和农业应急指挥平台等,打造智慧乡村、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西部农业物联网基地。

  10(1220882)-20240618093448.JPG

  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区第一楼宇党委书记杨鹏辉: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在“提质、保障、排阻”上见成效

  一、在协同联动上“提质”,让民营经济发展更高效。开展“一起益企”民营企业服务行动,建立惠企政策直达车,完善拖欠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查等对接机制,创建民营经济法律维权服务中心、民营企业维权检察联络室,加大拖欠款清理力度。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服务企业“月通报、季交流、年考评”工作机制和助力企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二、在便民利企上“保障”,让民营经济发展更放心。构建涉企绿色通道机制,推广使用“秦务员”“陕企通”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一站式解决涉企难题。建立企业诉求申请到办理、反馈、评价于一体的服务网上平台,实现全链条闭环投诉受理流程,实现立案业务“一次办”、诉讼费用“一码缴”、诉前调解“一网联”、文书材料“一键达”,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诉累。
三、在监督检查上“排阻”,让民营经济发展更顺畅。坚持“无事不扰”,建立涉企行政检查制度,推行行政检查清单管理制度和行政检查计划备案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检查事项。探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对环境卫生、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金融服务等领域“综合查一次”,推动各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本版图片由记者 杜静波 摄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xdt/582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协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政协法制网 zxfz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联系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