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平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肃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千百年民族交往交交融过程中, 各民族在共同经验、 历史传统和集体记忆基础之上, 形成了共有的精神家园, 而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 巩固中最强大的黏合剂和精神纽带。 在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出了创新要求和目标任务。
首先,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共同历史叙事、 集体记忆和命运关联的共同体。 尤其是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及抗日战争,最终成立新中国,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逐步走上了由 “站起来” 到 “富起来” 再到 “强起来” 的伟大复兴之路。 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所以, 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基本政治原则, 才能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 缩小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保障。 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正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 到 2020 年, 我省小康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滞后, 如果区域和民族间发展差距过大, 就可能造成欠发达地区群众心理失衡,进而影响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庭的心理认同, 也会极大影响各民族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
再次, 协同社会治理和社会转型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如果没有各民族深入、 全面、 持续的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共同体意识无疑是镜花水月般虚幻。 2014 年 9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作出了 “ 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的重要指示, 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 这种相互嵌入的多民族社会结构, 有助于打破相对板块化的传统民族居住格局, 有助于推动各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有助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最后, 突出 “ 共享” 中华民族文化和记忆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以“花儿” 为例, 它是九个民族使用汉语传唱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所体现的不仅是本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同时也体现一种跨民族、 跨地区的文化认同。 这种超越民族界线的文化交流, 是各民族共同的居住地域、 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情感认同。 在这种认同关系中, 各民族文化不是排他, 而是对多元文化的借鉴、 吸纳、 共构, 形成了 “共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 中华民族从历史中走来, 凝结成一个共同体, 显著特征就是有共同的历史和社会记忆, 在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通识教育,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 以及传承凝结集体记忆的共性文化。总之, 只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维度出发, 布局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 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原文链接:http://www.gszx.gov.cn/htm/20211/20_34502.htm
>>上一篇:陈晰 关于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建议
>>下一篇:宋涛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政银企同频发力
最新加入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
24-12-20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
24-12-18“协”各方 “同”前进
24-12-18我区扎实推动医保便民利...
24-12-18民进宁夏区委会建议:持...
24-12-18交通建设提速,推进高效...
24-12-18贺兰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
24-12-18刘宁出席全区产业园区项...
24-12-18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凝...
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名...
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蹚...
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新
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民...
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原...
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及...
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永...
21-04-27